■ 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
經過數年探索,我國省級黨報在媒體融合轉型發展方面已取得明顯成效,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其中走在前列的幾家省級黨報,在融合產品開發、新聞生產流程創新、盈利模式探索、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有了豐富的實踐成果。本課題組結合地域因素、示范因素和成果因素,選取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上海報業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為樣本,分赴這五家黨報集團實地考察和調研,對其融合發展整體布局以及盈利模式進行研究,為我國黨報乃至整個報業的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根據黨中央關于媒體融合、轉型發展的基本要求,各地省級黨報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和適合自己的整體布局。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模式。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京報集團”)提出“重點發展有優勢的方向和拳頭產品”的發展目標。其融合模式為“1135”型(見表1)。
從京報集團的整體布局來看,融媒體中央廚房被擺到了首要位置。京報集團2017年媒體融合發展規劃提出,要在年內初步建成、三年后全面建成融媒體中央廚房。這一體系從初期主要服務《北京日報》,變為“最終能夠全面支撐集團報、網、端、微全系列新聞產品的生產和發布,實現對策、采、編、發、管、饋、控等新聞生產諸環節的全面支持?!雹?/p>
京報集團“三個機制”和“五個系統”,從更宏觀的角度概括了他們日常運作需涉及的步驟和基本保障。其中,最能體現京報集團媒體融合思路的是其整體布局中的第二個“1”,即“確立融媒體平臺”,這是京報集團對自身產品結構的一種考量(見表2)。

表1 京報集團“1135”型融合模式

表2 京報集團“314+X”產品矩陣
京報集團產品設計注重凸顯地域特色。他們抓住北京作為首都的政治優勢和作為古都的文化優勢,在內容產品上對這兩點進行了充分開發和運用。以“長安街知事”為例,作為京城時政類新媒體的翹楚,內容的獨家性、時效性是其最大亮點,但“長安街知事”沒有止步于時政,2016年借專屬App上線之機,將平臺內容擴展到政治、歷史、軍事、文藝、常識等多個領域。長安街知事App的上線,不僅反映了京報集團對品牌產品的高度重視,而且標志著京報集團的融合發展,在打通部門壁壘,實現內部資源共享上有了突破。2018年10月全新上線的北京日報客戶端,通過15個新聞頻道和北京發布廳,全天24小時把新聞傳送給用戶。同時,北京日報客戶端還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傳播思想、學習教育、權威信息發布、為民服務平臺,成為京報集團新媒體陣營中一面新的旗幟。
值得一提的是,京報集團充分利用北京獨有的文化特色,讓許多新媒體產品充滿了“京味兒”。在平臺構建上,特別注重開發利用北京的政治資源和文化資源,構建出了一系列獨具北京特色的新媒體平臺。
上海報業集團(以下簡稱“上報集團”)提出“深度融合、整體轉型,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的發展目標。其融合模式為“三二四”型(見表3)。

表3 上報集團“三二四”型融合模式
縱觀上報集團的布局,可以發現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全面而有針對性的網羅用戶。上報集團“三二四”模式主要依托自建平臺來實現?!吧嫌^新聞”“文匯”“新民”分別是《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旗下的產品。
“上觀新聞”依托母體《解放日報》,具有新聞平臺特有的天然優勢?!吧嫌^新聞”原名“上海觀察”,旨在為上海地區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提供最新最全的新聞報道和有深度有思想的時事解讀。2016年4月更名,其口號是“打造出獨特性與權威性兼具的優質內容”。“文匯”客戶端的定位是“人文精神,家國情懷”,反映其對歷史和文化的追求,主要內容是人文領域的新聞,同時也包含國際新聞和政經新聞?!靶旅瘛笨蛻舳祟H具親民特性,因其主要受眾是上海本地的民眾,所以經常推出一些既具有上海地方特色,又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的報道。
“澎湃”與“界面”,稱得上是黨報群落中的現象級新媒體。有著《東方早報》背景的“澎湃”相較于“上海觀察”的受眾面更為廣泛,截至2017年年底,澎湃新聞客戶端下載量過億,移動端日活躍近860萬②。“澎湃”把自己定位成“專注時政與思想的互聯網平臺”。其核心用戶主要集中在我國一、二線城市,關注政治經濟的精英階層。2017年1月11日,“澎湃”的視頻頻道正式上線,致力于做最好的原創新聞短視頻。
“界面”是上報集團探索商業領域的新媒體平臺,其口號是“只服務于獨立思考的人群”,足見其定位人群的中高端屬性。除了電商,“界面”還提供大量金融新聞、理財服務、求職信息等。
此外,上報集團“JMedia”自媒體聯盟,成為目前我國最大的自媒體聚合平臺,擁有超過2000家自媒體成員,輻射范圍達2億人。在去中心化和信息碎片化的時代,人們日益面臨海量信息帶來的窒息感和選擇恐慌,“JMedia”是一種再中心化的社群平臺,通過聚合優秀自媒體減弱了信息的分散和碎片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把關人”的作用。
在四大細分領域中,上報集團有針對性地推出了不同的客戶端,以便在對應領域深入發展。在國際傳播領域推出的“第六聲”和“SHINE”,直接面向海外受眾。在財經服務領域,“摩爾金融”除了提供相關的新聞資訊,正以復合型服務模式逐漸拓寬影響范圍。通過PGC和UGC兩個群體,提供高質量投研內容和個性化資訊服務,同時兼具私募孵化職能,其知識付費功能也日益成熟。
“唔哩”作為上報集團與人民網合作建立的平臺,主攻個性化、對象化、定制化信息產品領域,是黨報面向年輕群體,聯手打造個性化資訊平臺的范本。面向90后和00后,連平臺名稱都是經過用戶征集后選出的。唔哩(WULI)意為“我們的”。上報集團和人民網聯手建立這個平臺,意在獲取年輕用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唔哩客戶端引入了彈幕評論、用戶畫像等功能,意在為用戶提供精準的個性化服務。
“周到”作為核心項目,其定位主要在于生活服務,負責綜合性信息服務領域。上報集團希望把周到客戶端打造成上海市民生活指南,服務項目涉及美食、方言、資訊、政務辦理等多個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東方早報》《解放日報》孵化出了“澎湃”“上觀新聞”。而“澎湃”和“界面”又分別培育出了“第六聲”和“摩爾金融”。從中可以發現,“三二四”布局在本源上不是完全并列的關系,而是拳頭產品和媒體不斷孵化新的優秀產品、搭建新的優秀平臺,而新的平臺成熟后,又承擔起孵化下一波平臺的責任,即:從最初的單一平臺不斷孵化,逐漸衍生出巨大的新媒體矩陣。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浙報集團”)提出“數據驅動新聞,智能重構媒體”的發展目標。其融合模式為“三三”型(見表4)。

表4 浙報集團“三三”型融合模式
浙報集團的這一模式,體現對全媒體矩陣和新聞生產兩個維度的重視?!叭蹦J交卮鹆藘蓚€關鍵問題:矩陣以怎樣的形態呈現?即指三圈環流;矩陣最終的目標是什么?就是三端融合。
“三圈環流”展現了浙報集團的新媒體矩陣,反映了浙報集團全方位發展、多領域滲透的思路(見表5)。

表5 浙報集團“三圈環流”媒體矩陣
浙報集團圍繞建設具有“黨報特質、浙江特點、原創特色、開放特征”的主流網絡媒體平臺,建設包括核心圈、緊密圈和協同圈的“三圈環流”紅色融媒體矩陣,浙江日報、浙江在線新聞網站、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手機報“四位一體”的核心圈融媒體矩陣,研發建成融媒體智能化傳播服務平臺“媒立方”,形成以互聯網傳播為主要渠道、報紙傳播為重要依托的新型傳播格局。
浙報集團的“三圈環流”模式體現了其“底色與野心”兼顧的發展方略。第一,將浙江日報、浙江在線新聞網、浙江新聞客戶端、浙江手機報這四個或為省委機關報或為黨報屬性較強的媒體放在“核心圈”,體現了對黨報底色的堅持;第二,協同圈和緊密圈的設計,體現了浙報集團向非新聞領域滲透的意圖。比如,浙報集團收購邊鋒浩方兩大游戲平臺后,邊鋒網設置了新聞專區和新聞彈窗,浩方平臺借力浙報集團積極和各地的體育系統主管部門展開深入合作,在浙江逐步構建了完整的線下賽事體系。③云端悅讀PAD客戶端、騰訊·大浙網以及整個協同圈的配合,同樣體現了浙報集團在堅守新聞報道這一傳統領域的同時,大膽向影視、教育、體育、游戲等領域拓展,試圖打造有浙報特色的文化服務網絡平臺。
“三端融合”回答了構建媒體矩陣的目標是什么這一問題?!叭巳诤稀钡亩x,經歷了從老三端融合向新三端融合發展的過程。最初浙報集團所強調的“三端”主要指線下紙媒端、PC端和移動端,當時浙報集團把融合重點放在了新媒體部分。經歷了幾年的探索,2017年浙報集團重新對“三端融合”定義,新三端指采編、技術和運營。老三端融合強調的是媒體產品的融合,而新三端融合將視野放到了更為廣闊的采編和運營上,更加著眼于整體布局。
“三點發力”體現了浙報集團對新聞生產的態度和原則,表明了浙報集團在新聞報道中對速度、熱度、精度、深度四個層面的追求。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以下簡稱“南報集團”)提出“建設新型媒體生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提升輿論引導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發展目標。其融合模式為“一體兩翼總布局”與“四六布局”(見表6)。

表6 “一體兩翼格局”與“四大拳頭產品、六大標桿項目”
2014年南報集團提出“一體兩翼”的總布局。2016年提出了新的發展重點,而融合路徑依舊是在原先總布局的指導下進行的。四大拳頭產品中,“南方+”是主打權威發布的綜合性資訊服務平臺,“并讀”面向的主要是年輕用戶,“方舟”主要提供深度、精品閱讀,“隔壁社區”主打的是互助概念,但它并不是單一的新媒體產品,而是微信號、社區報和客戶端三合一的媒體矩陣。南報集團的標桿項目中,涉及文化藝術、財經、物流、數據輿情等多個領域,反映出南報集團在融合過程中,是全面發展、多領域探索的。
南報集團從早期“一體兩翼”這種總括性的表述,到如今具體到“四”和“六”的有針對性的表述,這主要是因為,南報集團已經培育出了自己的核心產品和平臺。對照南報集團三年(2017-2019)計劃中提出的“建設新型媒體生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④融合目標,可以發現所謂“新媒體生態”對應的正是四大拳頭產品,而“產業轉型升級”對應的則是六大標桿項目。由此可見,其發展重點與發展目標已經實現了無縫對接。在經歷了數年的探索之后,當年定下的總目標中,拳頭產品已經一一成型,創新發展也已沉淀成六種產業。從南報集團的發展軌跡可以看出,其融合發展路徑逐步演進,由模糊到清晰、由整體到細化。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以下簡稱“重報集團”)提出“整體轉型,深度融合”的發展目標。其融合模式為“4+1集群”(見表7)。

表7 重報集團“4+1集群”融合模式

圖1 重報集團“4+1集群”示意圖⑤
如圖1所示,重報集團的傳統媒體布局一目了然。下面主要分析其新媒體平臺建設狀況。重報集團在新媒體平臺的構建上,最大特點是各平臺分工明確、定位鮮明。
創建于2000年的華龍網是重慶第一家擁有采訪權的網站,定位為“新聞·門戶·網站”,發展理念是“新聞立網、渠道擴網、品牌塑網、應用強網”,可見其主基調是新聞。創建于2007年的大渝網,主基調是民生,口號是打造“重慶城市生活第一網”。大渝網通過與騰訊集團合作,整合現有的各種應用和數據庫平臺,已經開通了新聞、娛樂、理財、房產、汽車等20個頻道以及35個社區板塊,并開拓了B2C電子商務模式的大渝商城和針對重慶生活資訊的搜索引擎等實用產品??梢哉f,在融合初期,重報集團就對自身的新媒體產品有著明確定位,做到時政、民生兩手抓。
2014年以后,重報集團正式開始數字化轉型,旗下核心報紙實現數字化采編一體化,打通報網壁壘,實施全媒體數字化支撐平臺項目,2015年宣布建立集團層面的中央廚房。2016年,隨著集團新媒體矩陣主體的搭建完成,重報集團“一房多屋,一屋多灶”的中央廚房模式已經完全具備了踐行可能??蛻舳私ㄔO方面,重報集團先后推出了上游新聞、理論頭條、上游財經、慢新聞等App。這些平臺分別是市委機關報、都市報、行業報等在新媒體方面的擴展。重報集團同時將報團新的辦公大樓打造成全媒體智能型大樓,從生產、管理、經營都采取數字化、智能化的模式。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駐重慶的工作站已紛紛進駐集團大樓,為未來構建重慶傳媒集團打下堅實基礎。
以上狀況表明,重報集團對自身模式的劃分是以不同領域為標準的。以黨報集群為龍頭,這與浙報集團的核心圈定位相似。與其他幾家報團不同的是,重報集團是在以旗下媒體性質進行分類的基礎上,加入產業集群。新媒體單獨作為一個集群加入,傳統媒體是主要支撐。盡管其旗下擁有上游新聞、華龍網等拳頭產品,但未將其單獨作為一個著力點。從這個角度來說,重報集團的融合格局建設,不僅僅是以傳統紙媒為根基,而且是以傳統紙媒為框架。
通過對五個樣本融合模式的分析,可以發現,省級黨報集團在設定模式時都是以省委機關報及其附屬新媒體為第一梯隊或核心圈層,這種設定有助于保持黨報的政治底色和政治方向,也有利于從宏觀上對集團整體的資源進行把握。在模式的形成上,往往都是以拳頭產品為核心或牽頭,圍繞這些產品搭建融合模式的架構。這是我國省級黨報集團在探索發展路徑時的一個共同點。
省級黨報在努力構建新媒體平臺的同時,積極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近幾年來在創建新盈利平臺和新營收途徑上取得了不俗成果。主要做法和經驗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盡管紙媒廣告收益在不斷減少,但由于省級黨報集團旗下擁有眾多報刊,且都是當地公信力最強的媒體,發行量動輒數十萬份,在公信力、影響力、媒體數量三大要素的支撐下,傳統的廣告、發行收益依然占有很高的比重。以上報集團為例,2014-2017年,其新媒體業務收入占集團媒體業務總收入比重分別為0.88%、9.44%、18.55%、34.5%⑥。盡管新媒體業務增長強勁,但在其總體收入中,目前依舊是傳統媒體的收益占更大比重。即便是用戶覆蓋人數達6.6億,早在2013年就收購了國內游戲巨頭邊鋒浩方的浙報集團,到2017年年底,其新媒體收益也只占集團總收益的40%。因此,在保持新媒體業務收入增幅的同時,繼續抓好傳統的廣告、發行,依然是省級黨報一項重要的經營工作。
在平臺方面,通過對自身技術平臺的推廣獲取收益,主要是通過出售構建采編平臺的技術成果來實現,比如輸出自己的“中央廚房”技術。浙報集團的媒立方、京報集團的全媒體平臺等都有過這種嘗試。平臺建成之后,數據輸出、平臺輸出、技術輸出都成為可能。云平臺具備為黨政機關進行輿情監控的能力,這為許多省級黨報集團開展與黨和政府有關機構的合作,充當智庫角色,提供了機會。
發展文化產業是許多省級黨報集團的選擇。南報集團2014年投資運營289藝術PARK,意在打造城市內的新型文化空間。到2017年年初,園區內入駐的企業已超過70家。289藝術PRAK除了在線下舉辦活動,開展藝術類座談、探尋日漸式微的中國民藝等,還在線上設有電商,屬于線上線下聯動的經營模式。目前該項目的線下園區已成為廣州新地標。重報集團致力于創意產業園的開發,除了在重慶本地,也在萬州、涪陵積極推進產業園建設,涉及文化、廣告、印刷等多個領域。上報集團在2018年的年度工作會議上宣布將重點培育動漫出版、新一代實體書店、文化創意設計集聚區、文化綜合體、展會、文化金融服務、文化類大數據等融合業態?!雹?/p>
本文涉及的五個樣本單位都已開發電商平臺以及配套的物流體系。京報集團采用的是“報商+電商”的經營模式,他們與中糧的我買網合作,通過線上微信平臺和線下電話訂購兩結合的方式進行銷售??紤]到《北京晚報》的受眾不少是中老年人,且很多商品屬于生鮮食品,北晚優品電商平臺同時開通了線下訂購熱線,既滿足了受眾需要,也拓寬了銷售渠道。
上報集團在界面平臺推出的電商平臺“尤物”,匯聚了大量的設計師品牌。界面的目標受眾是我國一二線城市具有購買力的中青年,尤物平臺推出的產品則以高品質、設計感為主打。上報集團的“尤物”與南報集團的289藝玩網,浙報集團“錢報有禮”,這三家電商平臺的運作模式比較相近。
重報集團2015年投資3000萬元組建成立重報電商物流公司,目的在于帶動重報電商和物流產業的發展。該公司成立兩年之后,與有贊科技公司聯合成立重慶商盟,其著眼點是整個重慶地區的零售商業,通過打造標桿企業,促進外部資源的對接,扶持優質商家完成產業孵化、資本引入。⑨
省級黨報集團在新平臺試行付費閱讀,最早是上報集團的“上觀新聞”。該平臺在“上海觀察”時期曾擁有26萬付費用戶。達到一定規模后,伴隨著平臺的升級,逐漸取消了付費模式而改成積分模式,用戶可通過簽到、評論、閱讀等方式獲取積分,利用積分購得上觀新聞推出的各種精美周邊或參加各種線下活動等。用戶通過電話訂購的方式直接購買VIP卡片,從而在積分商城中進行消費。
京報集團開啟了付費授課模式。其旗下刊物《新聞與寫作》雜志的做法同樣值得關注?!缎侣勁c寫作》是創刊超過30年的新聞學術期刊。自1984年問世以來,該雜志逐漸發展成為新聞傳播學界權威學術雜志,擁有牢固的讀者群、良好的口碑和龐大的專家智庫。新聞業界和學界眾多專家為其撰稿或受其采訪。該雜志的微信公眾號粉絲近10萬人,日常推送以新聞傳播領域的知識和技巧為主。盡管是一家嚴謹的學術期刊,但其編輯經常在微信公眾號上與用戶互動。2017年,《新聞與寫作》利用自己的作者資源推出了線上公開課,每周兩到三次,每人次售價9.9元。還通過線上報名,在線下上公開課,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聯動。編輯部建立了讀者微信群,不僅方便讀者在群里交流,而且可以通過微信訂閱刊物。
他的感人事跡,鮮明體現了舍身忘我、服務人民的堅定信念,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精神,淡泊名利、獎掖后學的杰出品格。
在融合發展中,本文述及的報業集團不再只把客戶的廣告登在版面上,而是依靠整個集團各平臺的力量,通過兩微一端,進行線上線下的全方位營銷。
重報集團建立全媒體營銷中心,在推廣旅游景區或大型活動時,過去只是通過報紙的版面打廣告,現在利用新媒體矩陣、公共資源進行宣傳。在利用自身媒體矩陣傳播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其合作媒體進行二次傳播,把幾十萬份報紙,變成上億的點擊率。黨報的影響力帶有權威性,都市報的影響力具有廣泛性,新媒體的影響力主要集中于技術方面,報業集團將這些資源整合之后進行營銷,傳播效果往往是普通報紙版面的上百、上千倍。
重報集團的營銷機制,自喻為“無土栽培”和“有土栽培”的結合。所謂“有土”指的是在平面媒體進行登載,“無土”指的是脫離報紙之后利用線下的公司、宣傳資源、線上的新媒體矩陣進行聯合宣傳。重報集團總裁向澤映非??隙ㄟ@個營銷機制,說“花的錢不多,但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項目宣傳的收入也相當可觀。”
浙報集團早在2001年就提出“傳媒控制資本,資本壯大傳媒”的發展思路,創立了專事投資業務的全資子公司——浙江新干線傳媒投資有限公司。2008年成立了東方星空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文創產業投資、投資管理和投資咨詢業務,同時也參股多家投資公司,如浙江翰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隨著資金、體制的成熟,抓住機遇,于2011年借殼上市,2013年收購邊鋒浩方游戲平臺。
上報集團為了解決國有傳媒集團發展新媒體過程中遇到的投入問題,著力設立文化新媒體產業基金,主要是打造了八二五基金、瑞力基金、眾源文化產業母基金這三個基金項目。八二五新媒體產業基金設立于2014年8月,成立該基金項目的目的是通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報團既有資本的對接,培育與集團主業有戰略協同效應的文化新媒體項目,促進新型主流媒體集團建設,并獲取收益。瑞力基金主要投資新興產業,著眼于醫療、文化、互聯網科技與金融、能源環保、資產管理五大領域。眾源文化產業母基金是上報集團聯合多家企業于2017年11月5日設立的,是國內第一支由國有傳媒集團主導發起、市場化運作的文化產業母基金,主要專注文化領域的投資。
媒體融合是一項嶄新的事業,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參照,只有靠自己探索,在實踐中開辟新道路,創造新經驗。省級黨報集團融合發展的歷程證明了這一點。那么,省級黨報融合發展的成就和經驗,給我國整個報業的融合發展帶來哪些啟示呢?
第一,傳統媒體的融合轉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黨報集團的新媒體業務大多從一塊塊試驗田開始,從新媒體項目的“弱、小、散”狀況,到集團層面的投資、決策,從項目團隊自發的創造,到集團層面的總體構想,逐步形成自己的融合模式,已經走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轉型之路。
第二,融合發展必須保證媒體的政治方向。媒體融合是國家戰略,省級黨報集團在確定融合目標、思考整體布局、探索發展路徑時,注重發揮自身優勢,適應新媒體環境帶來的變化,以省委機關報及其附屬新媒體為第一梯隊或核心圈層,在模式的形成上,往往都是以拳頭產品為核心或牽頭,圍繞這些產品搭建融合模式的架構。這不僅有助于保持融合發展中媒體的政治方向,捍衛主流媒體在新興傳播場域中的話語權,而且有利于從宏觀上對整體資源的開發運用進行正確把握。
第三,新媒體平臺建設要以自創為主,努力經營自創平臺。新媒體平臺建設,如果拘泥于自身平臺,容易形成閉環,限制影響力和用戶覆蓋率的提高;如果過于依靠其他平臺或收購平臺,不僅自主性不強,而且無法培養自身的品牌,還要面臨如何消化原有用戶的問題。省級黨報集團這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在于缺乏在體量上能夠真正與商業性新聞客戶端相抗衡的平臺級項目;缺乏具有服務性、貼近性、及時性、互動性,將內容傳播與社交、服務相融合的社交媒體平臺項目。因此新媒體平臺建設要以自創為主,打造特色新媒體集群。自創平臺的經營要靠優質內容打開市場,也要重視做好推廣和營銷,在大型綜合性資訊平臺和社交平臺上,包括在自家媒體的不同平臺間,大力推廣自己的新媒體矩陣。
第四,提高為用戶服務的意識。精準傳遞信息、有效引導輿論、提高用戶覆蓋率等方面,都離不開與用戶的互動。黨報集團在融合發展中要把為用戶服務作為一個重要的理念。要通過各種渠道,采取各種辦法,與用戶開展互動,努力為用戶提供服務。包括組織線上線下的活動、建立線上綜合性服務平臺,開展個性化定制信息服務等。加強用戶服務意識,用戶對象不僅是民眾,而且包括政府,通過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合作,成為政府與民間的橋梁,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政府提供包括輿情參考在內的智庫服務。
第五,夯實融合基礎,多元開拓盈利模式。在媒體矩陣基本構建完成、融合路徑清晰的情況下,影響力觸角要向其他領域擴展,包括各種經營領域,如投資建立文化產業園,設立新媒體發展基金等,為黨報集團融合轉型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只有同時兼具強大的輿論影響力和成熟的盈利能力,才能使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建成新型媒體集團的目標從可能變為現實。
第六,融合發展歸根到底要實現人的融合。記者編輯、技術人員、運營人員都有各自的思維方式,即便整合到同一平臺中也會出現思維和行動上的分歧。為了消除這種分歧,需要從人事、生產流程等角度進行改進。通過組建關系緊密的團隊、樹立新理念、整合整體發展思路等方式讓內容生產中的“各路人馬”溝通更加順暢,思維方式更貼近融合需求。
(本課題組成員:張曉紅、楊建楠、周文韜、閆永棟、黃忻淵、張曉敏、劉霆昭、吳興文)
注釋:
①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媒體融合發展規劃》(京報集團內部資料)。
③ 張峰:《浩方電競對戰平臺全新“競化”》,http://zjtyol.zjol.com.cn/system/2017/04/26/021499690.shtml.
④ 《南方日報迎67周年社慶 三年計劃加快媒體融合發展》,中國記協網,http://www.sohu.com/a/116738413_180994.
⑤ 萬里:《重報集團媒體融合 五大領域全面出擊》,《重慶晚報》,2016年4月26日,第3版。
⑦ 謝慶裕:《莫高義接受專訪,描繪南方報業融合發展藍圖——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加快媒體融合發展 》,《南方日報》,2016年10月21日,第28版(社慶特刊)。
⑨ 黃宇:《新零售時代來了!重報集團聯手行業巨頭助推本地零售發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342177597241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