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源
回顧上海紡織歷史,我們感受光榮。以顧正紅為代表,上海紡織與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斗爭緊緊聯系在一起;以榮氏家族為代表,上海紡織與中國民族工業誕生、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以時裝周為代表,上海紡織與東方大都市時尚化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歷史留給了我們最高的評價:上海紡織是民族工業的搖籃,上海的母親工業。打開上海紡織的基因圖譜,可以看見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和深厚的家國情懷。
一、愛國主義精神一一鼓舞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
時代大潮風云際會,歷史大勢浩蕩向前。百年宛如彈指一揮,但神州大地已經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用大歷史觀來辯證地看,我們這個行業、企業始終融入在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撫今追昔,追溯上海紡織業的歷史,早在宋末元初,我國杰出的紡織家、松江烏泥涇人黃道婆就從海南帶回當時比較先進的手工紡織工具,并不斷改革紡織技術,織出了美觀結實的色織布,使當時上海的松江布有了“衣被天下”的美稱。1861年外商第一家動力機器紡絲廠開工,1881年上海第一家華商繅絲廠誕生,1889年上海機器織布局建成開工,開創了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新紀元。到1930年,上海棉紡織業達到了228萬錠的規模,形成了配套齊全的體系,紡織工業成為上海規模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一個產業部門,也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工業基地,此后獨領風騷六十年。
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產業的成長,在我們的前輩中涌現出了像顧正紅、張佐臣(上海紡織地下黨,曾任解放前的中央監察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孫良惠(上海紡織歷史上第一名共產黨員)這樣的一大批革命先烈;涌現出了像以穆藕初、榮氏、郭氏、蔡聲白、劉靖基、干庭輝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擁有“實業興國”“實業救國”等愛國情懷的實業家。說到干庭輝我特別要說一下他留下的事業,就是今天享譽全國、聞名東南亞的民族品牌、國貨精品“三槍”品牌,這個品牌已經走過了82年歷程,正以中國針織內衣領航者的嶄新形象開始邁出國門,走向世界,走到了東南亞(越南)、非洲(埃塞俄比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譜寫著品牌常青的傳奇。三槍的誕生始于“愛國”“第一”的初心,“三槍”從誕生之日起便飽含著民族之情和愛國之心,蘊藏著“創一流、爭第一”的精神品格。品牌長盛不衰在于“三槍”人對品牌精神的傳承和堅守、在于“三槍”人持之以恒的改革精神、在于“三槍”人堅持不懈的創新精神。這種精神點燃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對祖國的赤子之情、對民族的赤誠之意。為此,我們要繼續努力為愛國主義精神注入更豐富的時代內涵,并使之成為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今天的新東方國際集團是由具有150年歷史的上海紡織和具有近70年外貿歷史的原東方國際集團聯合重組而成,這兩家集團都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經濟恢復與改革開放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的發展史上蘊含著實干興邦、自強不息、巧手細作、衣被天下、團結協作、敢于斗爭的精神文化特質,折射出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工人群體與國家和民族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向上進取的家國情懷,愛國主義精神構成了我們優秀歷史文化基因的厚重基礎。歷史已經無數次地昭示著我們:一個人的志向,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有意義。唯有以愛國主義精神為人生建筑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個人的心靈有了歸屬感,目標才有安放之地,奮斗才有接續動力。
二、經緯精細精神一一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卓越
我們這個企業在長期承擔國家支柱產業與國家外經貿改革重任的歷程中,其文化特質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不斷地迭代發展。中國的民族工業在上海,上海民族工業的搖籃在紡織,紡織的民族工業傳人在我們今天這個集團,我們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上民族工業的鼻祖。扎實的產業基礎孕育了我們整體隊伍的先進性,也激發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爭創一流、領先全國的雄心大志和產業自豪感。全行業深入廣泛地開展了技術革命運動,向技術革命要高產、要優質、要原料、要勞動力,新的奇跡被不斷創造出來。1956年9月舉辦的上海市年度棉布新品種展覽會,就有三百多種新品種展出。除了上海紡織崛起階段創立的民族品牌外,各類機織、針織服裝、毛衣毛線、毛巾床單、絲綢產品品牌紛紛創立,其中列入上海名牌產品的品牌達到了30余個。1957年9月,絲綢技術研究所研究真絲人造血管在國內獲得成功,1959年9月正式應用于臨床,在羅馬舉行的第20屆國際學術會議上獲得高度評價。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用了上海紡織生產研制的新材料。1965年3月,上海合成纖維實驗工廠“6401”小組,試制出用于制造宇宙飛行服、降落傘、高溫濾布的特種纖維材料。1966年三家紡織企業聯合試制成功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配套的高強度降落傘面料。至今在神舟系列航空航天宇航服等高科技產品里,都有上海紡織的科研成果。以上輝煌的成果看上去是物質的基礎和形態,實際上背后是一個文化的基礎,無不閃爍著經緯精細的精神與追求卓越的品質。
在產業發展的同時,各類先進人物、先進集體不斷涌現,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等多次接見了楊富朕、黃寶妹、裔式娟、梅壽椿等老勞模、老前輩、老領導。回顧往昔,嘉豐棉紡織廠在隊伍建設方面抓好“三支隊伍一個核心”,即黨員隊伍、干部隊伍、班組骨干隊伍和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當年嘉豐新產品8080創出了超過美國的水平,為國家提高了外匯收入,周總理親自批示嘉豐的產品為國家出口免檢產品,“虛心好學,嚴細成風,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嘉豐風格成為全國工業的學習楷模。以上棉一廠全國勞模楊富珍為代表的紡織職工的“心貼布、布貼心、織布紡紗為人民”的精神成為全國紡織職工的榜樣。時至今日,我們要學習上海紡織歷史上“萬米無疵布”的做法,最大限度降低外貿業務的風險,從而提高精細化管理、從嚴管理的能力。從歷史的長河中梳理,我們從輝煌創業、二次創業、走出困境中一路走來,面向未來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是其中一種很重要的支撐。
三、時尚創新精神一一鞭策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勇立潮頭
創新精神屬于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范疇,是進行創新活動必須具備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興趣、創新膽量、創新決心,以及相關的思維活動。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閘門,我們迎未了發展的重大機遇,同時,也開始面臨改革和開放兩大考驗。尤其是我們作為老牌的國有企業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運行,曾經是計劃經濟體制最完善,管理最嚴格的行業。“兩白一黑”(大米、棉花、煤炭)長期由國家統購統銷,企業內部管理嚴格、規范、有序,但市場意識和市場開拓能力相對較弱。然而,改革開放的考驗又更多地表現為市場經濟的考驗。
面對新的形勢,我們積極擁抱機遇,勇敢迎接挑戰。40多年的改革、調整、創新、轉型,是我們這個百年企業傳人在新的歷史時期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維護百年企業尊嚴、傳承國際都市文脈的空前壯烈的搏擊。期間所激發和錘煉形成的自我革命、自我犧牲,敢為人先、堅韌不拔可貴品格,充分體現了上海紡織與老東方在新的歷史時期所凝聚的向好向前、時尚創新精神,成為建設上海全球城市新的文化動力。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黨、全國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開始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換的經濟體制改革。作為全國紡織領頭羊的上海紡織,從擴大企業經營管理自主權入手,開始了一系列改革:1980年國家經委和財政部批準上海市紡織局試行全行業的全額利潤留成;1982年建立全國紡織系統第一家工貿結合的上海手帕進出口公司,推行雙線承包、出口代理,并開始企業自營進出口;1984年上棉十七廠試點“四配套”改革,承包經營、放開經營;中國紡織機械廠率先試點勞動合同制,全面實行“工效掛鉤”,上海紡織在體制機制改革方面始終走在全國紡織工業的前列。
在中國推進對外開放政策后,1979年,上海第五絲織廠與日本神榮株式會社達成全市首個補償貿易協議,正式拉開了開放搞活的序幕。1981年創辦的滬港合資上海聯合毛紡織有限公司是全國紡織系統中第一家合資企業。1984年創辦了全市第一家境外開辦的合資企業一一申達制衣廠。1979年上海毛麻工業公司和南匯合辦大治河毛紡廠,首創工農合作、國企集體聯營企業。1981年上海絲綢工業公司和四川省繭絲綢公司聯合,以技術服務方式換取絲織和絹紡的原料,又開創了國內技術服務易貨貿易的先河。1978年至上世紀80年代末是上海紡織的最輝煌時期。改革開放給上海紡織工業不斷帶來了新的發展。全行業品種拓展迅猛,質量穩步提升,效益蒸蒸日上。全系統涌現了一大批勞模和優秀經營者。有4家企業獲得了國家一級企業稱號;38個產品獲國家金質獎、100個產品獲國家銀質獎。嘉豐棉紡廠、二紡機等4家企業獲得全國企業管理優秀獎。黃關從等著名企業家在全國工業系統具有重大影響力。
2014年,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啟動,上海紡織再一次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提出了“集成優勢、全國布局、海外發展”戰略,“敢于走”“走出去”“走新路”的步伐日益堅定。時尚與創新緊緊相連,創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蓬勃發展。不斷追求新知,不滿足現有的生活生產方本身就是時尚,這何嘗不是創新,何嘗不是時尚。近年來,我們高舉時尚大旗,向世界傳遞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不斷打造時尚產業鑄就新輝煌,成就新時代的華美篇章。在產業和資本結構調整方面,我們遵循優良資產向優勢企業流動,不良資產改造成為有用資產的原則,使國有資本開始有序退出,同時培育出產業用紡織品板塊和時尚產業的萌芽。都市時尚產業在集團大力扶持下,從“萌芽”狀態迅速成長為主業板塊之一,建成各類時尚園區、創意產業園60多個,集團打造了一批時尚產業服務平臺,“上海時裝周”影響力亞洲第一,躋身世界五大時裝周行列;擁有60多個時尚創意園區,總面積180萬平米,園區建設和體量達到全國第一,M50創意園、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成為城市的時尚新地標,集團正在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時尚產業綜合配套服務商。
百年紡織積淀的優秀文化基因,是今天新的東方國際集團永續發展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愛國主義精神”,55萬紡織大軍用智慧和汗水凝聚的“經緯精細精神”,40年改革開放,減員壓錠、轉型升級的淚水和拼搏打造成的“創新時尚精神”,這三大優秀歷史文化基因具有超越時空、恒久價值的內在力量,成為福澤我們一代又一代傳人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