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許歡
“整合、投融資、創新、科技、競爭、新技術”,這幾個關鍵詞,幾乎貫穿了檢驗檢測行業近年來發展的始終,也成為各大檢測論壇討論的核心。在第十屆中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發展論壇——科技金融圓桌會議上,主持人打破以往形式,針對嘉賓所長,向每位嘉賓提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請嘉賓作答。問題囊括了檢測行業發展的眾多方面。
論壇嘉賓:
清華大學跨界創新研究中心主任 劉輝
中檢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建璽
啟迪金科(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任洪文
我要測網、儀器信息網市場總監 張小師
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陳硯
戴納實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遲海鵬
任洪文:2018年,中小企業融資情況比以往好很多。國家在政策上出臺了很多激勵措施,比如500萬以下貸款銀行免繳稅。也就是說,從前企業從銀行貸款,銀行收取利息需要繳稅,現在則不需要繳稅,也降低了企業成本。
還有企業證明還款能力問題。其實檢測行業的固定資產大概分兩部分:一是個人房產,二是檢測設備。這兩項固定資產全是硬通貨,都可以拿到金融機構抵押貸款。房子抵押貸款到哪兒都能做,但設備抵押貸款需要和金融租賃公司合作,他們可以從專業化角度評估設備情況。
主要是以兩種方式合作:一是售后回租,主要是把設備賣給金融租賃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再轉租給檢測機構;二是融資租賃,主要是檢測機構在購買設備之前和金融租賃公司商談好價格,由租賃公司出資70%、檢測機構出資30%用于購買設備。設備采購后由檢測機構使用,金融租賃公司則按月收取租金。
劉輝:2001年,科技部把國家級科研院所設置在大學,進行合作。通過十幾年發展,每個專業領域都挖了一口深井,但卻坐井觀天,自行其是,對行業發展貢獻很少。
成立創新聯盟,實際是為創造跨行業、跨學科交流的機會,而且所有創新的科研內容,都需要進行市場化和企業化。中小企業參與進來,恰恰把這些跨學科、跨領域所形成的科研成果,進行了很好的轉化。
眾所周知,國家提供了大量科研經費給大型科研院所,所以他們不缺錢,不愿意把成果市場化,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成果都浪費了。而一些已經轉制的院所,國資委不允許它們成立新公司,也導致其無法進行市場化。 所以把中小企業匯集到聯盟里,主要是為研究成果能更好地市場化。
陳硯:首先符合華測檢測需求的企業,必須要有戰略方向,再去看哪些符合華測檢測的需求及發展,哪些并購標的會和諧有效。從這些方面來看,并購對象會是有一定海外布局的機構。另外,華測檢測對帶有補充性,并在某一細分領域具有優勢的機構更感興趣。
其實,華測檢測更希望并購的企業能有明確預期,如果企業預期波動太大,就很難進一步溝通和交流。而且我們需要見到企業有現金流,而不是僅有利潤。很多中國企業家可能不太重視現金流,但其實檢測行業現金流非常重要,因為它能證明企業與客戶交易時,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和競爭能力。

張小師:對于現階段的中小檢測機構,品牌建設其實非常重要。我要測平臺接到過很多電話,都是想要SGS或者BV的檢測報告。我并不是為他們做廣告,而是根據客戶真實需求得出的結果。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因為檢驗檢測機構不應該只是出檢測報告,而是要讓客戶拿著具有品牌價值的檢測報告,提升它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所以檢測機構應該重視品牌建設。因為品牌是企業未來并購或者被并購時非常重要的資產。
而且檢測機構在企業產品生產完成后,如果只是出份報告,其實并不能解決產品質量問題,因為這時產品如果檢測出質量問題,需要全部銷毀或返工,代價太高。檢測機構應該圍繞產業鏈研究客戶研發上的需求,在中小企業前期研發時就該介入,提升其產品品質。
如果只是通過檢測出份報告,那和其他同樣有資格出報告的檢測機構又有何區別?但檢測機構如果能為企業在產品研發上,輸入專業的檢測能力,就能夠形成差異化競爭,擁有很好的利潤率。
李建璽:可以多關注跨界新技術的應用。比如智能化設備的應用,現在已經被大量投入到生產中。檢測機構也應該順勢而為,讓新技術為檢測所用。即使我們不了解也沒關系,因為有這方面技術的企業非常多,可以聯系跨界之外的企業進行合作,對未來的發展進行積累。現在一些小投入,將來可能會變成很大的驚喜和收獲,這也是一種借力。
遲海鵬:美國政府從2001年就提出了實驗室挑戰,后來又提出2050實驗室挑戰。主要是要求實驗室開放共享,運用更多智能化和機器人參與操作。
首先實驗室應該是高科技的感覺。美國認為實驗室是一個展示中心,它要對外來人員以及合作單位進行展示,通過實驗室就能知道未來企業研發能力如何。而檢測機構,通過設備和平時的操作流程,就能知道檢測能力如何。這也是發展趨勢。
實驗室建造者要怎樣順應未來趨勢幫助企業發展?美國2050實驗室挑戰提出:少投入,多產出。實驗室的建設不應只單純花錢,更應創造價值和省錢。實驗室的建設周期相對較長,如果能提前完工一天,就為企業多創造出一天的價值,這就是省錢。
比如戴納最近正在建造的22000平方米實驗室,按照常規實施計劃應該一年左右完工,但我們計劃只用50個小時完成,能節省一年的時間。此外,在現有空間的情況下,滿足各種檢測內容以及擴增的要求,也是最大的節省。
所以我們研究的方向是:在同樣面積同樣空間的情況下,滿足未來更多調整的可能性以及擴增的可能性。
戴納最近在參與冬奧會場館建設,包括舊場館的重復利用,因為舊場館現在滿足不了冬奧會運動員的特殊需要,國家要求重復利用。其實它和實驗室一樣,都是通過調整或擴增,重復利用,以節省成本。
現在戴納推出了智慧實驗室管理,用手機APP就能隨時隨地看到所有實驗室的具體情況,包括試劑耗材的使用量以及每天備品備件的使用量。此外,我們與協和醫院及北醫三院正在推出共享實驗室概念,能做到所有儀器設備及資源的全面共享,對能耗服務進行全面監控,使所有試劑耗材用到極致,節省了大量運營成本。
另外,還有實驗室的預約使用服務。可以預約一天,也可以預約一年,儀器設備甚至是人員都可以進行共享。預約完成使用后還能自動結算計費。過去認為投資和建設,不是同等的立場,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在同等立場下,為大家解決了所有盈利問題及資金使用問題,還有高效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