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梓鶴 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
軟雕塑是纖維藝術與傳統雕塑的結合,軟雕塑中的形象是藝術家根據創作理念,選擇特定的材料、工藝表現出來的。綜合材料的語言形式和其他語言形式一樣,是藝術家表達對世界的認知和內心情感的一種方式。綜合材料在軟雕塑作品中如何完美地運用是藝術家審美創作的主體,同時也是觀眾審美欣賞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合材料在當代雕塑中表現為綜合材料雕塑,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材料同時運用于一件雕塑作品中,它的重要特性在于物質材料,材料的本身特點構成雕塑作品形式美的一個重要方面。綜合材料作為軟雕塑藝術視覺語言的第一構成要素,以種類的多樣性、不同的肌理特性和結構形態的豐富性著稱,為軟雕塑的設計帶來了無限可能。每種綜合材料本身具備的差異性所引起的視覺、心理感受給設計師和觀賞者帶來了不同的靈感與聯想。材料與創作意念緊密結合在一起,成為設計師準確表達情感的符號之一。
“綜合材料”是指在藝術創作中有機地運用各種媒介所創造的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視覺語言,其既包括纖維材料,傳統的水性、油性等顏料,也包含現成品、金屬、泥土、紙、礦物色、廢棄物等生活中的普通材料,也是指正在發展的新發現的新材料及其表現技法等,它是動態性的。其中,纖維材料又分為傳統天然纖維材料和化學纖維材料,如傳統纖維材料中的動物毛纖維、棕麻纖維、絲纖維、棉纖維等;而化學纖維是指以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化學方法、物理加工而制成的纖維。化學纖維材料在現代纖維藝術中的應用與科技的發展密切相關。各種高分子化合物的人造合成纖維以其自身所特有的性能豐富和擴展了纖維材料的領域。目前,錦綸、滌綸、腈綸、丙綸、維綸、氯綸、氨綸七種化學纖維材料廣泛應用于壁掛制作,尤其是軟雕塑等空間織物構成藝術作品。
軟雕塑是指用“軟”材料如棉、麻、帆布、繩、乙烯基、膠乳等制成的雕塑品,這些材料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形成各種形狀。軟雕塑是纖維藝術作品在20世紀新的形式體現,被譽為“從平面延展到空間的現代纖維藝術”。軟雕塑是現代藝術的延伸,它不同于國版油雕這些傳統的造型藝術,但是卻依然遵循著造型藝術的規則,同時又吸收了各種民間藝術的技藝和特點,形成了一種非常豐富、可看性極高的綜合藝術。軟雕塑藝術是人與環境空間關系的緊密結合,有著無限的創意與探索空間。與傳統雕塑硬朗的外形、冰冷的質感相比,軟雕塑作品更富有色彩表現力、柔軟觸感的親和力以及更多種材質的可塑性。在軟雕塑作品的材料使用方面,除了直接將材料進行組合、裝配外,更要能夠發現材料的本質特征及潛力,敢于進行改造或深入加工,從而使局部材料更符合整體的需要,以最表現力的處理方式和最清晰、最完美的表現形式融藝術想象和材料表現于一體,實現形式與材料內在品質的完美統一。材料對于設計者來說便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無生命的物,而是作者情感上的寄托與表達。
綜合材料在軟雕塑中運用的生活體現可主要分為家居陳設類、商業以及公共空間中的展示。不同空間可用不同的軟雕塑作品進行裝飾。設計者應根據室內陳設的總體風格,選擇不同題材、不同材質、不同工藝的寫實性或抽象性的軟雕塑作品。例如,資生堂在商業展示櫥窗中,采用竹纖維材料制作出旋轉流動的軟雕塑作品,并懸掛在櫥窗之內,在作品的空隙之間擺放產品,借用與產品相同的材質的軟雕塑藝術作品營造出一種高雅浪漫的感覺,從而起到吸引消費者目光的作用。
再如,服裝材料在軟雕塑中的運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服裝。服裝材料的品種繁多,由于所用的纖維原料不同,織造方式和工藝流程各異,材料的質地也各具特色。不同的材料應用到軟雕塑作品上可以反映出不同的外觀效果。如質地厚重的衣料、粗重的線條,給人以粗獷、硬挺之感;將一些平面材質進行處理再造,用折疊、編織、抽縮、皺褶、堆積等手法,形成肌理對比,給人以強烈的觸摸感;把不同的纖維材質通過編、織、鉤、結等手段,構成韻律的空間層次,展現變幻無窮的立體肌理效果,使平面的材質形成如同雕塑般的立體感。
在當代藝術發展中,軟雕塑藝術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世界主要的藝術博物館和當代藝術展也越來越注重藝術家以傳統手工語言創作的作品。軟雕塑這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具有無限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軟材料因其細膩、柔和,易于塑造的特性推動了藝術家對新的藝術形式的探索。目前,更多的軟雕塑藝術家在環保材料上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創造美的同時,考慮資源再利用等環境保護問題。軟雕塑藝術以其獨特的魅力給人以美的享受,在未來,軟雕塑藝術將成為當代雕塑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