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伯明翰大學日前發布研究稱找到一種新方法,能破壞腫瘤細胞周圍的“保護墻”,從而有效殺死癌細胞。該校學者領銜的研究團隊從200 名新確診癌癥患者身上獲取了髓源性抑制細胞的樣本,這類細胞能夠發出大量化學信號把腫瘤細胞屏蔽起來,導致免疫系統和免疫療法無法發揮作用,并阻止能殺死腫瘤細胞的T 細胞被激活。
大腦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衰老,身體肥胖則會加速這一進程。根據美國一項新研究,65 歲前的中年人腰圍越粗,體重指數越高,大腦衰老的跡象就越明顯。該研究領導者、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流行病學家米歇爾·康卡表示,65 歲以前體重超標、腰圍粗、肚子大都會使大腦皮層變薄,腦灰質減少,這一現象又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集2 毫升血液檢測,過上幾天,你就能收到一份關于自己靜脈血栓風險的分析報告。近日,武漢市第三醫院開展的靜脈血栓高危型基因檢測“走紅”,前來受檢的患者絡繹不絕。武漢市第三醫院藥學部主任陳永剛介紹,靜脈血栓多發生于腓腸肌內的深靜脈叢,血栓不但會造成患者栓塞部位的局部疼痛,并發靜脈功能不全,脫落后又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通過對靜脈血栓相關基因的檢測,可提前告知受試者患病風險,從而對這個疾病進行掌控,積極采取預防措施。
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發表的一篇健康科學論文,歐洲科學家報告,他們通過對逾4 萬名個體的分析,發現了14 種與全因死亡率相關的血液生物標記物。相較于目前已有的方法,這項最新發現或有助于提高5年及10年死亡風險的預測準確性。
宿主與病毒的持久戰一直被認為依靠免疫功能這一“攻防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團隊研究發現,免疫系統并非抗病毒唯一的“攻防系統”,宿主細胞還可以通過表觀修飾調控基因表達和代謝狀態抵御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