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佳卿 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
油畫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但自從其被引入中國,便被我國繪畫藝術家不斷發揚、創作,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畫繪畫形式。本文主要圍繞中國當代風景油畫所具備的“寫意性”特征,對其具體的表現形式進行分析,突出其色彩與空間的“寫意性”,然后,對該種油畫表現形式的內在精神進行系統化分析,希望對我國未來風景油畫的整體發展有推動作用。
油畫自傳入我國以來,一直在不斷地創新、變革,其豐富的色彩呈現、夸張的藝術手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凸顯民族精神與文化,也能夠將藝術創作者的個人情感與思維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將中國當代風景油畫的“寫意性”作為重點,能在極大程度上突出我國藝術的發展形式,為其后續的良性發展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
在繪畫藝術中,色彩的應用與呈現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風景油畫,其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更是無法脫離色彩元素。中西方在文化、藝術等方面都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該種差異在油畫的創作方面也鮮明地存在著,我國繪畫藝術家若借鑒西方的油畫用色方式,則無法繪制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寫意性”風景油畫。“隨類賦彩”的繪畫方式能良好地解決該種沖突,使中西方藝術在完美融合的基礎上,重點突出中國藝術的“寫意性”。比如,在2005年,毛岱宗創作了《山梁上的人家》,整個藝術作品在顏色的應用上具有極強的沖擊力,并且在創作過程中,利用顏色的明暗度將整體藝術作品的空間聯系淡化,將東西方藝術文化、現代化藝術色彩的表達方式等進行全面融合,創作出中西方文化彼此呼應、聯系的視覺效果。
在油畫創作中,空間方面的寫意,主要指的是對其內容進行秩序調整,并通過作者個人的想法與技巧,實現其整體的客觀統一性。目前,中國風景類油畫在表達“寫意性”的過程中,主要的過程是從平面發展至立體,再由立體逐步推進至多維,以保障欣賞者在面對作品時,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科學化與理性化的空間狀態。1996年,我國著名的漓江畫畫家冬峰繪制了《留住好時光》,在該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與西方藝術手法的融合。其在空間“寫意性”的表達方面,主要是完成了植物的排列,營造出一種窒息的緊張感,而在畫布的最下方,則留有空白,并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抽象人物,為欣賞者留下了相應的聯想空間,使整體的藝術形式更為出眾。
我國繪畫藝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與“寫意性”是無法脫離的,風景油畫更是如此。創作者在進行繪畫藝術創作過程中,需要對我國民族文化進行了解、學習,并加以融合。而后,將自身所得的中華傳統文化特征滲透風景油畫中,使二者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具有更為鮮明的共通性與影響性。故而,所謂的“寫意性”油畫在實際的構思與繪制中,是無法脫離民族文化的,而是在完成之后,也能在較大程度上體現出民族文化,這對視覺效果與藝術傳達都有極為強烈的突出作用。不僅如此,由于畫面感能創建出無限的意境。故而,在中國的風景油畫中,“寫意性”更為突出,而民族特色也在不斷地提升其整體的藝術地位。
風景油畫與其他的藝術品表現形式具有較大差異,不似國外的抽象,也不似水墨畫的空靈。它呈現時,端莊且妖嬈,美艷而精致。當代中國風景油畫在展現過程中,不僅融入了國家山水的美與民族發展的熱忱,其在更大程度上結合了創作者自身的情感與思想,使其整體的藝術性逐步升華,最終達成了心物交通的繪畫成果,而該種狀態能夠將藝術的呈現形式推向高潮,使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的“寫意性”更為突出且鮮明。
綜上所述,風景油畫的發展是由各個時期的藝術者不斷創新、傳承而促進的,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寫意性”的繪畫特征具有多種多樣的優勢與特征,能全面推進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為世界的文化藝術創建全新的發展形式。望本文的研究能加速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速度,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