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英 東莞市電子科技學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綜合素質的培養當中,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十分重要,也是為學生后續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的關鍵環節。因此,將音樂欣賞運用于當代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中具有比較顯著的教育價值。本文分析了當代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探究音樂欣賞與當代中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的策略。
與普通中學不同,中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水平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加上中職院校學生大多處于叛逆期。在種種因素影響下,中職院校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相對較大,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造成較大影響,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中職院校的教師應重視中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將音樂欣賞運用于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中,能夠有效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學校和教師更加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當代中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培養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培養的重要性。當前,很多中職院校教師過于注重學科和專業知識教學,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在這一情況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導致學生發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逐年上升。其二,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單一。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不少中職院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采取灌輸式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較低,心理健康培養效果不盡如人意。其三,學生配合度不高。大多數中職院校學生對學習興趣不高,貪玩、好動,加上很多人對心理健康問題十分避諱,即便存在相關癥狀,也羞于開口。在這一情況下,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較低,配合度不高,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音樂屬于藝術性、素質類學科,在音樂欣賞過程中,能夠通過旋律、情感引發學生的共鳴,從而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情操。因此,中職院校教師在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時,可以利用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欣賞音樂時,學生心態會更加積極,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夠學會自我調節,面對困難時不退縮,勇于戰勝困難。同時,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教師還能引導學生打開心扉,與學生良好交流和學習,共同進步。
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第四交響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靜心欣賞,從音樂中深刻了解到貝多芬的優秀品質,感受到貝多芬蘊含在音樂中的不服輸精神。
當今社會,創新能力成為必不可少的核心能力,在中職院校的教學中需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通過利用音樂欣賞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當代中職院校的學生心理更加成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高。學生學習過程中,為注重自我體驗和情感表達,傳統的教育模式顯然已不適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音樂特性,選擇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影視和音樂,為學生創設更加真實、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團隊合作在當前生活和工作中十分重要,也是學生必不可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之一。因此,在利用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時,教師還應寓教于樂,利用音樂欣賞增強學生對集體的熱愛,提升學生的協作意識。在音樂欣賞中,除了單個歌曲的欣賞,還有很多合唱歌曲,合唱是集體參與的過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合唱歌曲,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協作意識。
例如,在大合唱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成功的合唱版本,然后讓其中某一部分或者環節出問題,再讓學生欣賞,對比兩者的不同,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十分關鍵。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音樂欣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培養學生健康人格,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協作意識,幫助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