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媛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我國的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對教育改革進一步提出深刻要求,“素質教育”已不再是一個口號和目標,而是切實地在各級院校的教學中開展起來。基于素質教育的理念,對高校生的素質教育應更加普及和深入。以鋼琴教學為例,不僅在專業的音樂學院和開設音樂專業的高校當中深受喜愛,在其他專業中,鋼琴課也悄然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選修課之一,并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然而,在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因素干擾,導致非音樂專業的高校鋼琴選修課存在一定問題。為此,基于素質教育的理念,有必要進行適當的非音樂專業鋼琴課的教學實踐改革,進而提高非音樂專業的鋼琴課的教學質量。在實踐中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率、提高高校學生整體素質,特別是音樂素養。
鋼琴公選課作為公共音樂教育的實踐性課程之一,越來越受到音樂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重視,關于鋼琴公共選修課程教學的探討已成為全新的研究領域。因此,對非音樂類大學生進行鋼琴公共選修課的有效教學研究,是開展全民公共藝術教育的時代訴求。
從高校鋼琴公開選修教學的現狀分析,全國高校音樂公開選修課程缺乏統一的教材,教學計劃沒有達到標準化,其中大部分由教師自行安排。鋼琴公開選修課程尚在探索與完善階段,缺乏一定的規范,其教學形式單一,以演奏為主,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忽視了鋼琴公開選修課程提高學生修養的教學目的。因此,學生感到學習枯燥,無法提高學生音樂修養,導致高校鋼琴公共選修課教學效率低下。
以往非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中,除卻部分學校,普遍表現出不容樂觀的教學現狀。但是伴隨不斷發展的教學改革實踐和數碼鋼琴的技術完善,在鋼琴教學逐漸普及,普通高校的非音樂專業學生有越來越多的機會參與到學習中,激發起學生對鋼琴的喜愛以及學習的動力和興趣。這也對目前的鋼琴教學工作者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認識。在已開設或將開設“鋼琴公共選修課”的學校,在鋼琴教學成為普通高校非音樂專業的重要課題之一的現在,如何基于素質教育的理念下進行教學的改革實踐,是大部分從業人員勢必要關注的焦點。
為了進一步促進非音樂專業鋼琴課的教學改革實踐,提高非音樂專業高校生的欣賞水平、音樂理解能力和鋼琴音樂素養。高校可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在教學中,要堅持“實奏和賞析并重”的原則。在非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中,最明顯的矛盾來自學生普遍薄弱的音樂知識同高雅的音樂和鋼琴演奏技巧的矛盾。為此,在教學中,除了加深對于音樂賞析的理論傳授,更是要加強學生的實奏練習,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和時間進行彈奏。
其次,在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學形式”。一些高校受限于教學設備以及學習人數等因素。在非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實踐中,高校
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視聽,利用數碼鋼琴,增加學生的練習機會,實現在教學中用心體會、用手實踐的教學方式。
最后,在教學中要加強“師生互動”。由于多數非音樂專業鋼琴教學在授課時采取多媒體數碼鋼琴集體教學形式,這就導致了師生關系極易陷入冷漠狀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和互動,十分影響教學效果。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增加互動和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高非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學改革實踐的成果。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導下,高校教育的教學改革務必要覆蓋到方方面面。在非音樂專業高校中推行音樂方面的素質教育,實現音樂教育領域的進步,必須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進一步提升高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在音樂素養、鋼琴技能、創新精神等方面能力。
作為一門“感性教育”,鋼琴教學要在實踐中體現“育人”的核心理念,要堅持“以生為本”“素質教育”。而在教學目的上,要堅持“從樂出發”,既要讓高校生獲得“樂”的體驗和實踐技能,又要讓高校生“從樂出發”,感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