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東 安徽省碭山二中
表現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的關系密不可分,二者在藝術的發展中起到前進性的推動作用。美術發展由對客觀世界的描繪進入針對主觀內容的表達進程。這在線條色彩和整體布局方面對其他藝術形式造成一定影響。本文將從表現主義和表現抽象主義兩方面來入手,進行簡要分析。
表現主義是具有一定歷史背景的文化產物,表現主義出現在中世紀。表現主義是為表現內心的情感和哲思感悟,對現實描繪采用扭曲變形的表現手法。表現主義的追溯體現在美術界馬蒂斯的畫展中,他反對傳統作品風格和追求美感的習俗,專注個人情緒的宣泄表達。在文學方面,表現主義出現并活躍于德國,其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戲劇和詩歌,表現主義文學作品舍棄了對細節的刻畫和邏輯的嚴密性連接,轉而表現人物行為的荒誕;在音樂方面,表現主義活躍于奧地利的勛伯格,也是對傳統音樂的反叛和舍棄,勛伯格弟子的作品追求熱烈、不規則,甚至說是沒有嚴格調性的風格化特征。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表現主義的通用特征是與傳統文化藝術的決裂。首先,在與歷史文化派別的聯系中,表現主義將“反抗”作為最顯著的特征。與之對比明顯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特征,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最明顯的表現是“復古”特點。其次,行為表現的追求,馬蒂斯的作品透漏出明顯的運動感覺,豐富的色塊帶給觀者蓬勃的運動力量。最后,意識的叛逆和異化,在壓抑的環境中人物進行反抗和犧牲,這點在文學作品中的體現尤為明顯。表現主義強烈的激情是張揚的西方藝術的體現,也是現代藝術的反叛特點。
抽象主義誕生較晚,約在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紐約漸漸流行開來。其活躍在50年代風潮中,同樣盛行于美術界,抽象主義畫風更為奔放粗獷。它在畫法上不拘一格,甚至追求標新立異的感官效果,尤其是在油畫的描繪中,主張顏料的自由流淌,后又發展出潑、灑、噴、濺等形式,營造的網孔花邊和鏤空效果獲得世界審美的關注。抽象畫派包含多種畫派,一般把脫離模仿自然的畫派都歸納于抽象畫派之中。它是20世紀在世界范圍內最流行的藝術形式,不僅表現在繪畫方面,也影響著影視音樂等方面。
抽象的反義詞是具象,具象指的是對現實事物高度模擬,抽象反其道而行之,打破傳統觀念中對自然的模仿,探尋多種事物的共同點,并提煉合成,使之成為一種全新概念。抽象繪畫的發展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以蒙德里安為代表的幾何抽象畫派,著重將繪畫進行幾何圖案的傾向創造;另一方面是以康定斯基為代表的抒情抽象畫派,它帶有典型的浪漫色彩和情緒偏向,也被稱為熱抽象畫派。抽象主義對于后世的影響在于它的自我特征表現力強,能夠進行情緒的宣泄和無秩序的揮灑,這是傳統藝術所不能達到的,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時代發展的人類特質的變遷。
如果說表現主義是對于傳統的反叛開始,那么抽象表現主義就是對這次反叛的加深發展。表現主義在馬蒂斯的繪畫中集中體現的是二維平面的鋪陳效果,他沒有刻意追求繪畫的立體效果,而是表現出個人性格特點明顯的宗教人生觀,用以表達對自然和人性的敬畏之心。抽象表現主義大師康定斯基也針對二元對立表達了個人見解,指出人在事物的接受過程中首先會進行實體的感官體驗,才會體會到其內在的含義表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國的波普藝術也是類似于表現主義著力于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抽象表現主義認為藝術是對內心情緒和感情波動的有效記錄,這種記錄是強烈的、帶有個人鮮明色彩的。藝術家們如果沒有自己的獨到想象和揮灑能力,只是模仿前人手段是難以立足業界的,仿制品只能模仿出前人做法,仿制不出靈感。抽象主義在繪畫技巧上沒有鮮明的要求和固定的模式,甚至在材料的選擇上都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因而它的美學風格想象奔放又不失自我,一定意義上對遠古時期原始藝術的現代性演繹,具有稚拙的情感揮灑。
表現主義和抽象表現主義立足的背景能夠為如今的繪畫發展提供一定借鑒意義。藝術逐漸由高雅殿堂走向平民化,藝術作品中不斷體現著觀眾的認知,夸張的表現力和扭曲的視覺觀感為情緒的表現提供了形式上的創作靈感。對這兩方面的學習能夠使當今的藝術發展獲得新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