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樺 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古箏又被稱為“箏”,最早流行于秦朝,是一件伴隨著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的古老樂器。當前,音樂藝術多元化發展趨勢較明顯,民族音樂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成為我國主流音樂發展趨勢之一[1]。藏族、苗族、傣族等各民族的音樂藝術發展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而以新疆為代表的西域古箏音樂更是走在民族音樂發展的前列,涌現出了諸如《西部主題暢想曲》《西域隨想》《伊犁河畔》等具有西域風格的優秀古箏藝術作品[2]。
西域古箏作品在演奏技巧、曲式風格以及表現形式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例如,取材于新疆民間“素材”的《伊犁河畔》擁有“賽乃姆”特色及藝術風格,“賽乃姆”在維吾爾族語中是偶像、神像、美人的意思,是一種由多首歌曲聯唱的歌舞音樂名稱。《西部主題暢想曲》則具備了西域民族音樂的狂野、奔放與現代藝術的時代氣息,并且巧妙地展現了古箏廣泛的音域及西域特有的節奏感[3]。本文以《西部主題暢想曲》為例,對西域古箏作品的特色、風格進行簡要分析,以期對人們欣賞獨具異域風情的西域古箏藝術作品、學習及演奏提供參考。
西域地處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腹地,是多元藝術、文化集聚交匯的區域,為獨特的西域音樂藝術、文化的產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無論是優秀的民族音樂,還是廣為流傳的現代音樂,之所以能夠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被廣大的公眾所喜愛,其重要原因就是這些音樂具有獨特的“品質”。例如,獨特的創作特色、不同于普通樂曲的審美價值以及曲目所蘊含的豐富情感等。《西部主題暢想曲》是由周望教授、黃振宇先生創作的一首具有濃厚西域風情的古箏音樂作品,西域音樂特色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作品定弦與曲式方面。西域古箏作品具有鮮明的西域民族特性,在技巧處理、情感表達等方面都融入了西域音樂的“精髓”?!段鞑恐黝}暢想曲》這首樂曲,運用人工定弦的方式對古箏五聲音階“弦序”進行全新排列,從而形成了“木卡姆”音階。在《西部主題暢想曲》里的每個八度都是不對稱的,樂曲采用這樣的定弦方式,更好地體現出此曲的西域風格。該曲目作為西域民族音樂(箏曲)的代表作之一,演奏風格具有蕩氣回腸之感,整首曲子圍繞“F音”展開,再加上感情跌宕起伏、富于變化,呈現了西域民族音樂的特點,感染受眾。另外,《西部主題暢想曲》在曲式結構方面融合了西域木卡姆音樂與我國民族傳統音樂變奏曲式相交替的特點,7個部分分別以自由、抒情、小快板、如歌地、小快板、悠揚地以及尾聲的結構形式展現,曲式結構具有西域音樂與傳統音樂的特點。
(2)作品音樂主題與技術方面。“西域”這一箏曲音樂主題一直以一種神秘而又獨特的形式存在。西域地區的民族音樂熱情活潑、豪邁奔放,舞蹈絢麗多姿,是我國西域民族獨特風情在藝術領域的表現方式。以《西部主題暢想曲》為例,該曲具有典型的新疆地域風情歌舞的特點。該曲7個部分中,除了引子、尾聲兩部分外,其他5個部分很好地將新疆民族舞蹈的節奏與西域歌唱旋律相結合,將新疆民族音樂主題的特點表現得十分突出,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節奏感鮮明的特征。
箏曲創作與演奏技術方面,《西部主題暢想曲》運用瓊拉克曼變化結構,程式化特點比較明顯,層次分明。該曲巧妙地運用了速度與力度張力的變化、節奏的變化,將古箏音樂元素與西域民族音樂元素相結合,使該曲具有非均分律動與均分律動的切分節奏、節奏交替的強弱變化的特點。這不但需要演奏者把握好音階變化,雙手的熟練搭配,而且還需要扎實的古箏音樂藝術作品演奏技巧。這樣才能真實地演奏出《西部主題暢想曲》這首著名的西域古箏音樂作品的精髓,將西域民族的風情、地質地貌等以音樂的形式呈現給廣大受眾。
在《西部主題暢想曲》中,音階音程的構成具有濃厚的西域民族音樂風格。曲子運用古箏定弦方式轉換音階,從14小節進入正版,立刻體現出具有新疆特色的切分節奏,接著從后面部分讓人感受到西域美女婀娜多姿的舞步。這樣的曲風刻畫了粗獷豪放的西部地域風貌,使整首曲目形象逼真、旋律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可謂是西域古箏作品的上乘之作。西域古箏音樂作品所具有的獨特的音樂風格主要體現在節拍、旋律形態等方面。
(1)作品節拍與節奏方面。《西部主題暢想曲》的節拍與傳統箏曲節拍相比更加多樣化,能夠展現出獨特的樂感。該曲的節拍以多種方式交替出現、頻繁變化。復合節拍、多變的不規則節拍以及混合節拍等在該曲中均有所體現。例如,該曲在引子、古箏獨奏部分均運用了散板,整首曲子以4/4拍為主線,在核心段落使用了3/4與4/4拍頻繁交替的節拍表現形式,樂曲的擴張感比較強,有利于演奏者根據自己對曲目的理解進行即興表演。另外,從節奏應用方面來看,《西部主題暢想曲》中的三連音、切分節奏、弱起節奏、附點節奏等交替出現。
(2)作品旋律形態方面。西域民族音樂旋律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風格迥異而且極具感染力。這主要體現在旋律形態、發展手法上偏向于運用反復、重復以及模仿等方式,而且多以鋸齒型旋律線條為主。例如,《西部主題暢想曲》的旋律比較歡快、明朗,這使曲子的主題十分鮮明。箏曲的開始便以半音階旋律模式起調,借助多個連續二度音程的連接完美地展現西域民族音樂所具有的獨特風格。旋律形態的復雜多變以及節拍的快慢結合充分體現了西域音樂的獨特風格,將新疆地區的民俗風情、地質地貌如連環畫般通過音樂呈現出來。
西域古箏作品是與西域音樂曲風相結合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古箏在西域音樂藝術表現中的應用,是中華民族古箏這一傳統樂器的創新。要演奏好西域古箏作品,演奏者不僅需要精通古箏樂器的演奏技巧,而且還必須了解西域箏曲的曲調、情感表達方式、情緒變化以及民族特色。這樣才能夠實現西域箏曲演奏與情感的高度統一,演奏出富有節奏、民族特色、蘊含豐富情感的西域音樂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