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金亮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重點規劃和文件不斷出臺,重大行動和工程接連落地。不過,在推進過程中,如果在“關鍵小事”上失誤,就會影響振興大業的整體成色。
我注意到,有兩件涉農“小事”引起了有關部委重視,并推動解決。一是財政部啟動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獎補政策,二是農業農村部實施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筆者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僅要有藍圖規劃和頂層設計,更要把“關鍵小事”作為鄉村振興的大事來抓,解決鄉村小事、辦好民生實事,從而增加農民獲得感,實現農民的全面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重點規劃和文件不斷出臺,重大行動和工程接連落地。不過,在推進過程中,如果在“關鍵小事”上失誤,就會影響振興大業的整體成色。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片面追求鄉村產業、農民收入等“顯績”,對鄉風文明、治理有序等“潛績”關注不夠。一些地方“錢多蓋房子,錢少刷房子,沒錢立牌子”,但對投入大、見效慢的“關鍵小事”不夠熱心。過于追求物的現代化,忽視人的現代化,成為不少地方農村工作的短板。
產業發展、生活富裕自然是“三農”發展的核心目標,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但這些并非全部。鄉村振興是全面振興,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小廁所,大民生;小手機,新“農具”。農村廁所革命和農民手機應用就是這類“關鍵小事”,不可等閑視之。三農無小事,處處有關鍵。類似的事還有不少,比如留守兒童教育、村級小微權力、四好農村路等。
“關鍵小事”涉及的恰恰是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困難最憂慮最急迫的實際問題。鄉村振興,要處理好大事和小事的關系,把握好軟件和硬件的平衡。只有不斷把“關鍵小事”從農村工作價值排序上真正重視起來、優先安排,農民群眾才能切實感受到身邊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鍵小事”折射農村關鍵領域的痛點。一個例子是人情禮金與農村社會治理。前者雖“小”,卻關乎農村社會的和諧,是后者的痛點所在。如今,一些農村地區不良風氣盛行,天價彩禮讓人“娶不起”,名目繁多的禮金讓人“還不起”,農村人情開支越來越大。鄉村要有人情味,但不能背人情債。借助農村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的力量,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都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途徑。如此,抓住了這類“關鍵小事”,往往也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關鍵小事”推動農村關鍵改革進程。一個例子是征地補償與農地制度改革。前者雖“小”,卻關乎農民的生計,是后者的焦點。近日通過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明確了土地征收補償要讓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當前,我國正處于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應以“關鍵小事”為牽引,用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