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城
下班之后要不要談工作?這一靈魂拷問,已經開始困擾新一屆大學畢業生了。關于“下班自由”的討論,再一次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
其實,這個問題已經困擾職場人很多年了,特別是在微信成為人們日常生活最主要的社交工具之后,問題變得越發嚴重。下班后領導私信你,回嗎?工作群里有人@你,回嗎?可以想見,絕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回,但很多時候卻不得不回。
對于剛入職場的“萌新”而言,他們絕大多數并沒有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經驗。資深同事恐怕也很少會對新人說“早點下班休息”的話。“多學習多看看,下班不要著急走”,應該是他們的常態。再加之部分家長依舊秉持著傳統的觀點——到新單位要積極點,要多表現,在這種觀念的灌輸下,職場新人顯然會糾結下班后到底要不要談工作了。
誠然,很多工作都有可能出現突發狀況,需要有人及時處理,因而定然沒有絕對的“下班自由”。但是,除了例外情況,“下班自由”的主動權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有個很好的評判標準,那就是有沒有接到電話。在常人理解里,只要是急事,就應該通過打電話的方式。電話可以直接找到對應的當事人,如果對方沒接電話,就應該立即聯系其他相關人員。有時間發微信等對方回復,說明事態并不緊急,那最好不要在下班之后,占用員工的私人時間。
有人提出這樣的處理技巧:夜里10點、11點后發的工作私信,就權且當自己睡著了、休息了,第二天再回復。剛入夜時發的私信,顯然可以隔一兩個小時再回復,誰下班后沒有自己的事情呢?下班后談工作,布置不布置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其實,對有責任心的年輕人而言,真有需要及時處理的工作,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回復,而不在意有沒有下班。
真正讓年輕人不接受的“下班談工作”,其實是明明到了下班時間,也沒有什么要緊的事,你想走而其他人依舊不走。不走的原因有很多,但一定會有上班摸魚、下班加班假積極的。對于這種“被加班”,一定不能有“大家不走我也不走”的心態,只要忙完工作,準點下班便是。時間是寶貴的,在領導面前以加班姿態做樣子,沒有必要。如果一家公司以下班后加不加班作為對員工的評判標準,那這樣的公司趁早辭了不干才是。
“下班之后要不要談工作”再被熱議的背后,是職場新人權利意識的覺醒??是蟆跋掳嘧杂伞本褪窍M约旱膭趧雍托菹⒌臋嘁婺軌虻玫奖U稀2幌搿氨患影唷?、不愿休息時間被占用,本就是人之常情,也為法律所保護。如何保障“下班自由”才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下班談工作應保證員工應有的待遇,占用一小時的下班時間,就給予一小時的加班認定,發放相應的加班費。這本應是市場經濟對等的勞資關系,但在現實中鮮見,也就無怪乎人們對“下班自由”的經常性關注和熱議了。
對于成家立業者而言,很多人嘴上都說不愿加班、不愿下班談工作、不愿自己的節假日被占用,但真的需要加班時,身體總是很誠實的。畢竟,身上扛著房貸、奶粉、教育等諸多方面的開支,也就沒有底氣拒絕。但這樣的迫不得已,不應向下蔓延,讓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群體產生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