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南·榮華
癥中西醫通用,又稱癥狀。多指患者所述說的不適,是人在患病時所發生的主觀異常感覺,例如感冒時的頭痛、發燒、流涕等,慢性胃炎出現的反酸、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是醫生進行深入診查的鑰匙。
征所包含的內容比癥更廣一些,包括體征和其他異常征象。癥狀與體征不是一個概念。癥狀是指主觀感覺的不適,體征是臨床客觀檢查發現的異常表現,所以二者不能混為一談,這兩個字也不能混用,更不能代替。
證是中醫常用名詞,如氣虛證、血虛證、風寒表證、心脾兩虛證等,它是中醫處方的依據,也是中醫理論的主要精髓。這個證,不是指某個單一的癥狀,而是對包括了病變當時的性質、原因、部位等多方面內容的高度概括。由于中醫的病多是以病人的癥狀,通過四診八綱、氣血津液等綜合因素進行分析歸納,得出證的概念,才能辨證施治,所以中醫對證的辨別很重要。
綜合征西醫常用的病名,指一類繼發的、原因比較復雜的、表現多樣的癥候群,亦稱綜合病征,包括癥狀與體征兩部分。綜合征代表一些而不是一個器官一旦發生病變或功能紊亂時同時出現的一群癥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不同疾病可以發生相同的綜合征,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也可以出現不同的綜合征。如出現全身水腫、大量蛋白尿、血漿蛋白減低和高脂血癥時,稱為腎病綜合征。又如人們熟知的更年期綜合征會表現出涉及內分泌、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的復雜癥候群。可見綜合征含義是比較復雜的綜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