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天華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唐山 063299)
教育部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中著重指出職業院校應積極配合“一帶一路”政策。為了推進倡議的有效實施,教師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互利共贏、優勢互補得到長足發展,我國職業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有效推進,它為職業院校教師搭建了許多國際文化素養培育臺階和多方位的文化交流平臺。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過程中,簽署的教育合作協議和開展的形式多樣的學術研討,為廣大職業院校教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國際視野。在大量的的國際交流活動中,職業院校與沿線國家和區域開展職業教育規劃與交流,實現區域間的職業院校師資有序合理流動,促進沿線職業教育的趨同化發展和師資隊伍的一體化發展,促使職業院校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質,及時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來適應多元化、國際化的趨勢潮流。
師資隊伍的建設水平關系到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水準。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前提條件是高素質國際化教師團隊。只有具備國際化理念和能力的師資隊伍才能培養出“一帶一路”戰略需求的學生。但受到外語水平和科研能力等因素的影響,眾多職業院校往往缺乏高素質國際化的師資隊伍。這成為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國際合作的制約瓶頸。為更好的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量的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教師隊伍的結構與素質對人才培養和教育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職業院校在教師選聘方面,往往存在著重學歷輕實踐的現象。學院引進的教師大都是本科、碩士和博士各學習階段專業相同或者相近。這使得職業院校的師資力量知識結構較為單一,跨專業研究能力薄弱和復合應用能力較差。
語言是溝通的紐帶,是交流的工具。為有效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和打造國際化高素質的職業院校教師隊伍,要語言教育先行。無論是職業院校間的攜手合作,還是師生間的互學互鑒,都需要以語言的互通為前提。所以職業院校的教師在國際化過程中,要適應“一帶一路”的語言環境。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執行,我國職業院校的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專業+外語+綜合素質”和“外語+專業+綜合素質”教師隊伍將是符合“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師資發展方向。前者以非外語的專業知識為主要技能,同時兼具外語運用能力和綜合素養;后者則與之相反,以外語技能為主要技能,輔之其他專業知識和綜合素養。職業院校在政策與資金方面要對教師給予支持,鼓勵教師“走出去”,到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學校學習調研,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和文化知識,不斷開闊視野,提升教師的國際化水準。
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深入推進,國際勞動力市場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業者不但要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能,還要通曉沿線國家的法律法規、社會文化和人文風俗等。因此,高端復合型的技術人才成為職業教育培養的重要發展方向。為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職業院校的教師首先要自身本領過硬,由單一的專業型教師向復合型教師過渡。
復合型的師資隊伍要求教師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知識儲備,掌握先進的國際教育理念,較強的國際團隊合作精神和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術。針對“一帶一路”的發展需求,職業院校要通過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等雙重手段構建復合型的師資隊伍。一方面,職業院校要完善培訓與獎勵制度,搭建平臺,鼓勵和支持本校教師進行訪學活動,參與各類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議。學院可以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相關企業和行業調研實習,及時了解行業的動態資訊和實踐操作流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同時,圍繞著“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關鍵問題與重大項目,學院可以積極選派教師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參與項目實踐活動,開展文化交流和科研活動,了解“一帶一路”對于人才與技術的需求。通過這些方式,從內部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構建符合“一帶一路”需要的復合型師資隊伍。另一方面,職業院校通過人才引進等方式從外部擴充復合型的師資隊伍。職業院校根據建設條件,創設平臺,優化教師發展環境和上升空間,吸引海外留學高端人才、學術團隊和企業技術人員到學院任教和進行科研工作,提高職業院校的跨文化師資比例和復合型師資隊伍。
“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濟繁榮和文化發展,它既是經濟方面的合作,也是語言、技術方面的交流。為了有效推進“一帶一路”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要把握改革的機遇,集合力量,順勢而為,打造一支國際化、復合型、有創新的師資隊伍,為“一帶一路”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強大的師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