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河北省黃驊市羊三木回族鄉劉皮莊完全小學,河北 黃驊 061100)
數學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手段,是思維的體操.它在學生的生活中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給與學生的不只是數學知識,更重要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學習數學,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增加成功的機會,建立自信心,形成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源于平時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抓住教育的契機,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影響。
學生,只有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盡可能多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些自我表現、自由發言的機會,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設計出如下兩個層次的探究活動,一是給每個學生提供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方法呢?接著讓學生操作學具,完成三角形向已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的轉化的轉化,學生通過操作活動主動探究出: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拼成的四邊形的底高與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關系?并讓學生討論,概括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二是只提供一個三角形引導學生思考:你能用拼剪的方法把這個三角形化為已學過的圖形嗎?此時,學生立刻醒悟到,可再剪一個與老師提供的三角形一樣的三角形,按照上述活動,也可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概括。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動口,通過實踐、觀察、發現、討論、歸納得出有關新知識,既鞏固所學的舊知識,同時又自覺地接受了新知識,進而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自主探索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表現為我能學,每個學生都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都有展現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教師應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爭取獨立學習和日益獨立學習的能力。當然,教師還應該善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出格”和“瞎想”,鼓勵他們更自信的想和說。為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應精心設置,巧妙安排,對一些問題采用變式提問,在例題教學中采用一題多解,舉一反三,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提高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要使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必須以培養創造性人才為目的,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充滿自我創造的激情。因而,教學要圍繞教材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問題,用以啟迪時機,策略,思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時,老師介紹了分數畫小數的方法,有復習了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概念,然后出了一道這樣的題:
下面的哪些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哪些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3/83/25 3/20 3/144/97/30
同學們一看題,就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尋求答案,結果兩分鐘后仍有部分同學沒有做出來。這是,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對同學們說:“你可以隨意說出一個分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這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信不信?”這是,學生帶著一份強烈的好奇心紛紛舉手考老師,老師把這些分數板書并且一一應對如流。在學生這種求知欲極強的情況下,在讓學生把這些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最后讓他們觀察,比較,討論,尋找規律,讓學生說什么樣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樣,經過老師的啟發引導,學生產生好奇,主動探索,難點不攻自破。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學會探索解疑的方法,而且也誘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小學生具有好奇、愛動、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根據這一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競爭的環境,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鼓勵大膽競爭,在競爭中尋求解題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便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利用前面學過的知識,怎樣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討論后,生1說:“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可以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生2說立即站起來表示有不同的想法,他說:“把梯形沿著對角線分割成兩個三角形,這兩個三角形等高,用求這兩個三角形面積之和的方法,可以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更有創新的生3說:“我的想法和他們不一樣,我認為,把一個梯形沿兩腰的中間剪開,然后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也可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筆者立即對生2、生3的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的表現給予及時地表揚,同時鼓勵其他同學在今后的學習中,大膽競爭,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問題。這樣,在競爭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它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必須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即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在師生的共同配合下,才會取得預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