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哈爾濱市雙城區文物管理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100)
黨和國家對于革命文物的工作一直持有很重視的態度。革命文物是我黨引導中國人員進行革命運動的重要見證。是共產黨人遺留下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通過對革命文化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內涵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強化對于革命文物的保護工作,不僅僅可以起到發展當地紅色旅游產業的作用,從其本質上分析,利用革命文化,弘揚和傳承革命精神才是保護革命文物的最終作用。
這些歷史文物按照年代來進行分類,革命文物是屬于近代文物這一類的。根據調查發現,山東博物館中珍藏的革命文物有很多件,有許多的種類,分別是紙質資料、書刊雜志、武器以及生活用品等等。而文物材質有可以分為金屬器、石器以及木器等等,而這其中的一部分文物是屬于復合材質文物。這些文物大部分都是在1949年到1965年之間放入博物館中的,然后一直存放在博物館的庫房之中,但是因為存放的時間過于長久,文物都出現了被腐蝕的現象。就好比如一些銅制類文物,如果在潮濕的情況下存放太久的話,就會很容易生銹;而鐵制類的文物,很容易被腐蝕;而紡織類文物,放久了可能會出現霉變、褪色等情況;木制類文物,存放久了可能會導致該文物變形;紙制文物則是很容易氧化等。
為了避免這些損壞文物的情況發生,就要定期對文物進行檢查,在根據實際的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對文物進行保護,而如果文物出現了損壞,就要及時進行修復,總之就是要讓文物一直處于完好的狀態。
保護文物的工作主要是能夠讓文物的價值充分體現出來,因為革命文物和其他的歷史文物不一樣,革命文物的一些使用的痕跡、附加值等,這些都是革命文物的價值體現。所以,在對文物的保護工作過程中,不要一見到文物有損壞就想著怎么修復,要以保護文物為主要目的,如果盲目的進行修復的話,很可能會破壞掉文物的歷史價值,要讓文物盡可能的保存全部的歷史價值,所以,要盡可能少的去進行修復,保持文物的完整性。
在對文物進行保護的時候,首先要對文物的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一開始,要對文物的思想內涵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而且特別是對一些比較重要的文物,例如這些文物與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或者重要的人物有關聯,要對這些文物的歷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還要從各個方面去對革命文物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而且,科技與文物的保護工作也是息息相關的,要讓科技發揮最大的作用來對文物進行保護,對文物進行檢測。一般來說,從革命文物的各個方面,比如材質、產地以及制作工藝等進行科學的分析,討論文物的存放出現的損壞問題,以此來制定出合理的文物保護方案。
保護革命文物不僅僅只是讓該文物完好無損,還要保證革命文物的歷史意義完整,而且還要避免文物存放損壞,讓文物能夠保留原有的相貌,所以,在這些要求的基礎之上,保護革命文物的工作將會變得無比的艱難。而且,有一部分的革命文物為復合體文物,材質這一方面很復雜,這就要求保護文物的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保護操作還要規范,并且對保護的全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以備不時之需。
文物的保護應該主要以避免文物損壞為主要目的,修復文物只能當成輔助目的。因為革命文物都是屬于近代文物的范圍,跟如今的時間相差不是很長,所以,要更加積極的對革命文物進行保護,這樣有利于革命文物的長久保存。而要對文物可能會接觸到的地方進行控制,這樣才能夠很好的預防文物損壞,而且還要將文物進行分類,不一樣材質的文物要分開保存,控制文物的化學性質,能夠讓文物的保存時間更長。
文物保護不僅僅只是文物保護,還要讓保護的成果能夠涉及到更多的人們。要讓歷史文物活起來,對歷史文物進行合理的利用,讓革命精神能夠得到弘揚。以下幾點則是提出的建議:
博物館、紀念館等都可以舉行一些主題活動,在該活動的舉辦上,需要從結合當地的文化習俗有機結合,讓當地的傳統文化可以同紅色革命文化相結合,使得革命文化在當地有著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讓紅色精神可以跟隨時代的變化不斷發展。
在當前信息技術的背景下,對于革命文物的保護方式也需要采取相應的變化,對于一個地區而言,增加文化輸出對于當地的發展毋庸置疑,而當前的社會發展方式表明,弘揚紅色革命文化明顯可以極大地增加當地知名度。所以利用互聯網,將革命文物在網上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讓更多的中國人民可以感受到當地的紅色文化,另一方面也是當地增加知名度的重要方式,對于當地后續的發展大有裨益。
博物館對于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所以其應當承擔更多任務,尤其是在弘揚紅色革命精神上,博物館應當充分的利用自身所擁有的文物資源,積極的發揮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讓參觀博物館的人群可以更好的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精神內涵。
革命文物是革命事件的反映,作為新時代的文物保護者,我們有義務保護好文物,讓革命歷史能夠淵源流傳,讓中國的偉大復興能夠更快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