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蘭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第四小學,河北 承德 067399)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作文訓練的過程是由說到述、由說到寫的過程,其中必然包含合作與交流的環節。合作與交流就是學生之間利用集體的智慧共同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在新課程背景下,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成為教育的主流,如何讓學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會合作與交流,做善于合作與交流的人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
自主合作學習有許多不同的方式,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最常見的是由能力不同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小組。教師先指定幾個作文水平較好、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當召集人,再讓他們各找幾位作文能力中等以及較差的同學結對子,組成作文合作小組。這個組長可由每個同學輪流擔任。自主合作作文的核心是打破思維定勢。在習作時,以組為單位,先進行審題、選材、構思等方面的探索、討論,繼而單獨成文。合作作文,既可以是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合作。一方面,學生渴望擁有“讀者”,渴望獲得一種成就感,渴望自己的計劃構思得到“賞識”;另一方面,一個人思想的深度和廣度都是有限的,通過自主基礎上的合作,可以互相啟發和激勵,使學生可以不斷地獲得寫作的靈感,從而進一步完善他們的寫作。通過搭建平臺,學生(師生)之間在合作討論過程中的這種對話和交流,拓展了思維的空間,個性差異得到了互補。這種互助合作教學的平臺,讓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自主,滿足了學生作文成就感,引發了作文興趣,點燃了作文創新的火花。
“自主性學習”的基本品質是主動性,其表現形式是“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內在的需求而產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來自學生的主體。為此,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必須增強學生的寫作興趣。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互相補充。那么學生的作文材料從哪里來?應該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學習。怎樣教會學生從生活中選擇材料呢?我在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一)指導觀察,讓學生運用教材中學到的觀察方法,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從中捕捉和積累作文材料,提高觀察、分析事物,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力。學生的觀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經過后天的培養與訓練。這個訓練與培養的過程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作為教師,就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組織學生通過辯論、動手操作、搜集整理資料、實地考查等方式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能促進學生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而且能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參與社會的興趣,同時也能較好地為學生積累材料提供平臺。但教師在組織這些活動中只是學生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如參觀、旅游、勞動、科技活動等,每次活動都要有目的,活動前要有準備,活動中要細心指導學生感受生活,活動后要認真幫助學生回顧總結。
(三)引導學生通過電視、電影、廣播等視聽途徑積累材料。
要經常有目的、有選擇地組織學生觀看愛國影片、兒童節目、《新聞聯播》等,以擴大學生的見聞、豐富學生的生活,看后要組織學生談感受、寫心得等。
對此,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圍繞題目展開思維,想出一連串與題目有關的材料,只要與題目有關,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當列出一定數量的材料后,就讓同組的同學互相研讀,經過討論達成共識,應該選擇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將這些選中的材料交班內交流。這種經過集體討論選擇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廣益、開拓思路。
要把學生的寫作過程當作一種自我發現的手段,而不僅僅是交流的手段。在寫作過程中,傳統的作文教學一般要求學生布局謀篇,講究文法,注意遣詞造句等。在教學作文時,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學生寫作時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氣呵成,寫完之后再指導學生作出訂正。和傳統的寫作訓練不同,這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在這里,寫作看似茫然無序,實際上學生是真正寫作活動的主體。寫作不再是重復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虛偽浮華的東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釋放。而寫完之后由老師從理論上加以指導,讓學生根據學過的文法知識進行訂正,又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新課程標準規定: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是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鑒于此,我采用分組評議、個人修改、集體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交流中體驗到了作文的樂趣。這種方式的步驟是:
(一)進行錯別字、病句常規修改。學生寫好作文后,將全班同學分為四人小組,讓其他三個同學幫助畫出錯別字、病句和不通順的地方,然后將本子交還本人,讓學生自己通過查字典、問同學等方式修改。
(二)在老師提出的修改要求指導下交換修改作文。要求學生在幫別人修改時根據老師提出的修改要求評議同學的作文,并幫助同學指出存在哪些不足,然后交還給同學自己修改。
合作與交流是重要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式。因此,教師要積極探索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通過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集思廣益,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從而達到育人目的,為社會發展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創造性思維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