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綱
(江西省上饒中學,江西 上饒 334000)
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重要教學科目。同時,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的培養。那么基于新課改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師要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呢?首先要先了解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根據現狀再提出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策略方法,希望能為高中地理教學創新提供思路。
迫于高考壓力現如今很多教師在教學理念上依舊過于傳統,在教學上以灌輸、填鴨式板書教學為主,高中地理知識內容涵蓋面廣,同時高中地理知識內容又比較抽象,單純以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被動的學習高中地理知識,學習方法以死記硬背知識點為主,缺少獨立思考和對高中地理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欠缺地理思維能力。教師重視對知識內容、重點和難點進行強調背誦,忽視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機器人”般的學習高中地理知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思維是學生接受知識學習的重點,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培養是各教師開展教學的主要目標,要基于此目標研發教學計劃。高中地理知識以綜合性、空間性、動態性、區域性為整體,高中學生在學習和理解地理知識上存在很大的難度,致使很多學生對高中地理產生畏懼心理。導致很多學生在遇到地理問題時強制自己死記硬背,這種錯誤做法產生的原因是學生缺少地理思維能力,因此,重視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尤為重要[1]。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有效的開展高中地理教學,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是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首要條件。只有真正激發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學生才能更快的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活躍思維的同時將自己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充分發揮,這樣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才能得以培養和提升。因此,教師要不斷創新出適合學生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地理教學魅力的同時,調動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濃厚興趣,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的探索地理知識,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提升。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應用,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夠改變地理教學的枯燥、乏味,使地理知識更加形象生動。學生能夠接受到全方位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聽課、主動學習,專注力全部集中到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活躍,逐漸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對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2]。
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在新課改的倡導下,已更重視樹立學生具備地理意識,注重引導學生有效的開展自主探究思考活動,關注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進而促進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更好發展。因此,教師要執行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地理知識,在相互交流、探討中促進地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作探究的主導者[3],進而形成地理思維能力。在探究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給予適時指導,鼓勵學生成為自主探究的主導者和啟示者。在學生遇到困惑或思路存在偏差時,教師的及時糾正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準確的學習地理知識。同時,教師要少批評多激勵,高中地理思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提高過程[4],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多激勵,以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甚至想放棄時,正面自己重拾信心,積極勇敢的面對挫折,使得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地理思維能力全面提升。
地理知識源于生活又能應用于生活,生活中存在很多地理知識,學生學好地理能夠為未來的工作和生活起到鋪墊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地理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從其產生的關系入手,為學生營造多彩的生活情境教學,鼓勵學生不斷觀察和分析,這樣能讓學生意識到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加深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進而促進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以及對地理知識的分析和整合能力的培養[5]。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解決問題是應用知識的手段之一,而提出問題代表著學生在積極思考和創新,將自身的創新思維應用于地理學習當中,這樣才是當代教學的主要目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具備評判意識,不拘泥于書本,不光相信教師,要針對教師觀點、教材觀點、教材內容等敢于質疑,提出自己的思考觀點,并將其表達出來,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自行思考,促使學生透過地理現象發現內在本質。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質疑,針對學生的質疑為學生提供探討的機會,讓學生間相互交流,在激烈討論中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促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地理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關鍵,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教師要不斷創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結合多媒體技術,使高中地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掌握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