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醒
(北京市第八中學貴陽分校,貴州 貴陽 550002)
初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習科目增多,導致很多學生都失去學習興趣,尤其是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很多時候教學比較枯燥乏味;加之教師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和標準,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師的進度,逐漸失去信心,影響其學習質量。分層教學是一種按照學生能力實施個性化教學的措施,有利于提升學生信心和積極性,從而保證教學成果,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分層教學的關鍵在于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學習能力、英語基礎、認識方式和興趣愛好在同一個層次上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按照該小組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例如:將學習能力較強、英語基礎較好以及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為A組;將有英語學習興趣、基礎扎實,但領悟能力需要提高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為B組;將學習興趣不足、基礎較差并且領悟力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為C組。教師將學生分組并且命名時,需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以通過小組的名稱來激勵學生,也可以簡單的命名為A、B、C,這樣就能夠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并且能夠促使學生努力學習。當然,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分組不具有固定性,而是隨時可以根據學生的進步調整小組,以此達到激勵學生的教學目標,確保學生分層的合理性,并且實現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價值[1]。
初中英語采用分層教學法時將教學內容分層,其基礎是學生分層,教學思想則是將合適的教學活動運用在適宜的學生身上。例如:每學期的英語教材上都按照單元劃分教學內容,而每個單元中又詳細劃分為每一節教學內容,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有共同點,但又有著很大的區別。例如:以單詞教學為主的課程,適合幫助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知識,這一點非常適合用來強化 C組學生的學習;以生活場景為主的教學內容,則適合強化英語對話和聽力教學,并且在教學適當的容易一些游戲,激發學生興趣,這一點雖然對于C組的而言有一定難度,但在學生的努力下能夠完成學習任務,掌握教學內容,而對于B組和A組的學生而言則是提升英語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有效活動;對于以檢測學生英語能力的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檢測課堂學習成果,使其了解自身的英語水平,適合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梢姡處熢谶\用分層教學法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差異化分組,將教學內容按照難度進行分組,保證分層之后的教學內容能夠實現學生英語能力的整體提升,達到強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并且突出分層教學的價值[2]。
初中英語教學目標的分層,是以學生分層來確定每一節課、每一個單元以及整個學期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以不同的目標來保持其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對于C組能力較差和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針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表現出的興趣不足、基礎差等特點將目標確定為鞏固基礎知識,即從單詞、詞匯以及最基本的語法等內容教學入手,只要學生能夠掌握單一的知識,并且隨著學習難度的加深能夠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網絡即可,將掌握并且靈活運用基本的短語和句型知識作為教學目標。對于B組的學生而言,教師針對學生有學習興趣、基礎知識扎實等特點,在教學中適當增加口語和寫作訓練,并且設定與之相符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A組的學生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實現難度最高,不僅需要鞏固知識、保持好學生現有的成績,還需要適當的進行強化訓練,使其英語綜合能力和素養得以提升,并且滿足學生對英語教學的需求;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使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例如:省、市每年舉辦的英語競賽;學校組織的英語辯論賽;口語交際交流會以及英語作文競賽等,這些活動都比較適合A組學生參加,可以拓展英語知識面,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并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英語的實際作用,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學習英語。
英語是語言學科,雖然學習的目的是為在考試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從而繼續深造,但更主要的是學生能掌握這門語言知識。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而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能夠接受的課外輔導內容也不同。例如:C組的學生比較適合在課余時間參加與單詞有關的學習活動,或者是利用手機APP學習,以便增加單詞積累量,并激發學生興趣;對于B組的學生而言,可以參加英語演講比賽、作為競賽、公益服務等與英語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英語應用能力;對于A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使用英語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如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英語交流、使用英語講解生活中的趣事、熱點事件等,以便強化學生英語運用能力。課外輔導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要將其合理分層,以便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分層教學方法是一種滿足不同英語基礎和學習能力學生需求的教學方法,并且在教學的實際應用中取得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值得教師對其加以廣泛應用,提升其教育價值。初中英語教師在運用分層教學法時,可以將學生分層、將教學內容分層、將教學目標分層、將課外輔導分層等,確保分層的全面性,同時利用不同的目標激發學生積極性和信心,使其能夠自主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