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東亞論壇》1月10日文章,原題:美國的難題——改革的中國更強大 2018年自始至終,美國不斷加大對中國經濟施壓。兩國達成的暫停進一步征收關稅的協(xié)議讓人如釋重負。但鑒于困擾美中關系問題的復雜性,90天內不太可能取得重大進展。
迄今中國所能提供的協(xié)議輪廓,都不太接近于解決美國的貿易和投資關切。美國對中國經濟上改革的要求也與美國對國家安全的需求之間存在矛盾。進入中國市場在商業(yè)上依然重要,但雙邊貿易和投資關系密切卻容易令中國有機會獲得美國的科技和知識產權。
假設中國同意美方的所有要求,比如改革國企,開放國內市場及擴大私營企業(yè)在經濟中的作用。結果是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增加,并造成一個經濟上更具競爭力、更強的中國。而經濟上更強的中國對美國是更加嚴峻的戰(zhàn)略挑戰(zhàn)。
首先,經濟增長支撐著軍力。2017年中國軍費開支為2280億美元,僅次于美國,相比之下2001年僅為500億美元(原文如此——編者注)。這意味著中國軍費增加3.5倍多。這是可持續(xù)的,因為從2001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約9.5倍。
其次,隨著中國增長,其他國家尤其是亞洲在經濟上會更加依賴中國。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包括韓國、泰國和越南在內的多國最大出口市場。從以往的經驗看,中國愿意利用這種經濟依賴關系實現其他目標。
最后,中國正從以制造業(yè)為主的經濟向以服務業(yè)和創(chuàng)新型增長為主的經濟轉變。這種經濟增長將繼續(xù)驅動中國利用手握的各種工具獲取發(fā)達國家的知識產權。
美國政府尚未確定從美中經濟關系中取得何種固定結果。但目前華盛頓實行的政策具有在經濟上孤立中國的效果。比如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xié)定中的一個條款規(guī)定——這是美國首次把此類條件寫進自貿協(xié)定,被廣泛視為意在阻止其他國家擴大與中國的貿易。
此類措施凸顯美中貿易和投資擴大,與美國新出現的看法——對華經貿關系擴大會削弱國家安全——之間的緊張矛盾。中美兩國今后可能面臨長期的經濟緊張和疏遠。要避免關系下滑并重構可持續(xù)的雙邊經濟關系,雙方需要對可接受的經濟行為達成新共識。這種共識需要時間才能取得。問題是,特朗普政府是否有戰(zhàn)略和意愿堅持到底。▲(作者約瑟夫·梅爾策,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