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環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滿族自治縣第六小學,河北 承德 068350)
美術,是一種表達自己所見、所思、所想的藝術創作,如果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傾注感情,他就容易創作出藝術精品,否則,如果一幅美術作品只有優秀的技巧,卻未傾注強烈的感情,這種作品就會被人們稱之為“匠氣太重”,將之視為下品。美術教師要引導學生學好美術,就要在美術教學中給予學生情感教育。
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部分美術教師會將自己視為教學的主體,他們喜歡給學生指定創作的題材,而不顧學生是否喜歡創作這種題材。學生如果根本不喜歡自己創作的題材,他們就只能以做作業的態度應付教師布置的美術任務,這樣學生的美術水平將難以提高。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一個創作的平臺,然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能夠創作出自己想要創作的美術作品。
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雕泥板》一課為例,如果教師泛泛地要求學生隨便雕一件什么,學生將找不到學習的方向;教師如果指定學生雕一件作品,學生可能會覺得這個題材不是自己愿意創作的。為了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題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 娃》的故事,然后給學生看 娃的圖片,學生在回憶故事的時候,將能夠想像出大力娃、千里眼娃、美麗的蛇精、奸詐的 子精等角色,還有美麗的葡萄藤等場景,學生內心中的感情將是他們創作的源泉,此時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選擇一件自己想創作的事物開始創作,由于學生內心充滿了強烈的感情,他們就會積極地投入美術創作中。
美術教師要讓學生全情投入美術創作,就要在教學的環節激發學生強烈的感情,然后讓學生嘗試創作他們想要創作的事物。
部分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不注意美術的細節,他們覺得這里少一筆也無所謂,那里差一點也無所謂,只要自己交上去的作品差不多就行了,學生用這種方法創作美術,就無法在創作美術的過程中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滋養。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美術之美、享受到創作美術的成就感,就要引導學生在學習的方法中傾注感情。
以一名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水墨畫鳥》為例,教師一般會引導學生在繪畫以前先布局,根據紙張的大小決定畫多少鳥,教師會讓學生理解到整幅畫既不能畫得太慢,也不能占滿整幅畫面。可是有一名學生隨便地草草畫一只小鳥,他繪的圖僅占畫面的四分之一,教師說他的鳥畫得太小,他又隨便加了另一只鳥湊畫面,在繪畫的時候,這名學生不注意技巧,將鳥的腿畫得非常粗肥,毫無美感。教師覺得學生的繪畫毫無美感,學生卻覺得教師的眼光太挑剔。此時如果教師一味地給學生講道理,學生會不耐煩聽太多抽象的東西,教師可給學生講故事。這一名教師后來給學生講了一個殘疾的小鳥被鳥媽媽嫌棄的故事。他說,這只小鳥跑去找自己的鳥媽媽,鳥媽媽說,你不是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沒有這么小個子的,還說他的腳長得也不像他們家的孩子那么俊秀,他肯定不是自己的孩子,小鳥哭了,誰能給他一個家,誰來給他一個疼愛他的媽媽呢?這名教師講的故事讓學生笑了,學生感受到教師在這個故事中描述的感情,也理解到了自己對自己創作的作品有多不負責任,于是學生重新繪畫了一幅。
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技巧時,要將情感教育滲透到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到要進行美術創作,就要傾出自己的感情對待作品。
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創作美術作品的時候,會關注學生創作的過程,卻不注重學生交流的過程,這使學生不愿意傾注全部的感情在美術創作上。教師要意識到,創作美術作品需要學生付出艱苦的勞動,如果教師不能讓學生的作品被欣賞、被關注,學生就不會再愿意積極地創作美術作品。
以教師引導學生創作《誘人的瓜果》為例,如果教師僅僅引導全班同學草草地瀏覽他們的美術創作,隨便地評論他們的美術作品,學生會感覺到教師的教學態度太敷衍,以后他們就不愿意積極地創作美術作品。教師可在學生創作以后,給予每個學生介紹自己作品的時間,讓學生說明自己創作的思路。以一名學生介紹自己創作的西瓜來說明,他說他之所以愿意創作西瓜,是由于他很喜歡吃西瓜,非常關注西瓜的外形的緣故。他介紹,自己畫西瓜的時候會注意到西瓜不是真正的圓形,它可能會有些不規范;西瓜的果肉也不是全紅的,它里面的肉最紅,然后越向外紅色越淡;不同品種的西瓜果皮厚度也不太一樣,他繪畫的是厚皮的西瓜,這樣似乎好看,但是厚皮的西瓜不一定好吃。學生還介紹到,西瓜的紋路也是富有變化的。學生講述自己創作的想法,其他學生聽到他觀察得如此仔細,會愿意向這名學生學習。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情感的支持,以后他就會愿意更積極地創作美術作品。
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傾注感情,學生將會感受到自己積極創作不是毫無意義的,自己的作品是能被人真正了解,用心品鑒的,以后他們就會愿意更積極地投身于美術創作中。
情感是美術創作的靈魂,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時,不能一味地傳授給學生美術技術,而要重注開展情感教學,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美術中釋放感情、升華感情、交流感情,從而提高美術創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