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秋
(遼寧省海城市西柳鎮中心校,遼寧 海城 114200)
小學美術課程進行了新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幾個學習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美術教學的方向,鮮明地提出發展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培養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目前,美術教育中三種較廣泛的教學模式。第一種是“簡筆畫”教學法。一些教師以簡筆畫教材為范本,將造型、構圖、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兒童作畫成了被動的臨摹和定型的公式組合。兒童的作品猶如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畫娃娃則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則三角形加長方形。固定的造型,規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無生氣和創造性。第二種是“反復訓練式”教學法。教師擅長于某一畫種,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鳥畫。所教的弟子則反復訓練這一技法,以至于到了非常熟練的程度。培養了一批和這位教師一樣風格的小畫家,或是能畫出“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的所謂“神童”。
第三種是“專業技能訓練式”教學法。這些教師將專業繪畫知識和技能訓練作為兒童學習繪畫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孩子考專業院校而最終成為畫家。于是過早地將專業院校的課程硬搬過來對付天真活潑的孩子,機械地讓他們畫靜物、畫石膏、畫素描,去臨摹成人的作品,講一些連專業院校的學生都弄不明白的繪畫規律和高深理論,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畫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實的課堂練習,缺少“靈氣”。以上教學法則重點都在知識技法上。小學美術教學需要運用哪些方法呢?
想上一堂好課,我認為,教師首先要學會微笑,給學生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讓他們敢于走進教師的心靈。這樣,你便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為你的美術課堂打下了堅實的感情基礎。課堂上,如果學生敢于、樂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那么你的美術課堂便充滿了和諧,充滿了活力。
給學生以更多的微笑,也就給了他們更多的自信,給了他們更多的學習選擇權,以至學生會相信老師不會輕易否定他們,更不會批評他們。這樣,學生就找到了張揚個性的空間。何愁美術課堂沒有活力與激情?
“言為心聲”,有聲語言的傳播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而語言也是最利于表達情感的媒介。不要以為只有語文課需要這樣的語調!一些其他課缺少激情,主要是由于教師語言的平淡給人形成的印象。課上總是一個腔調,一個語速,沒有節奏,沒有重音,沒有起伏。學生聽著很容易懨懨欲睡。三尺講臺,其實就是教師每天的“舞臺”,如果一支曲子千篇一律是一個曲調,那誰還愿意去聽呢?同樣的道理,成年累月的課堂,一成不變的語調,成人都不喜歡的東西孩子就更不當回事了。所以,我們美術教師應該讓自己的語調變得抑揚頓挫,充滿激情。
當然激情不是表層的夸張,也不是聲嘶力竭的叫喊,更也不是矯揉造作的表演;激情是真實的、感人的、振奮人心的,是情感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時而高山流水,時而小溪潺潺;這樣,學生上你的課堂,就會感覺輕松、愉快、充實。學生也會覺得這老師有新鮮感,就喜歡他上課。
進入新課的學習時,在導入中,枯燥的講解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設輕松愉悅的情景,則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例如教《肚子里的故事》這一課時,我運用電教設備,在輕柔的音樂聲中,播放一個小朋友的夢境視頻,創設一個童話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我才導入新課。這樣生動巧妙地導入課文,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術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給人以美的情趣和藝術的熏陶。美術課對于培養學生感受、理解、評價各種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師必須對美術課高度重視。要想使每個學生都學好美術這門課程,首先要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美術教育不是為了培養一個個小畫家,而是在于培養其生活技能、生活的創造力,以良好的心態、靈活的思維、健康的人格來面對社會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更新觀念,要以愉快的心情、引人人勝的方式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美術活動中喚起孩子對美術的追求、大膽的想象和勇敢的創造意識。
美術課可以通過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可以通過審美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進其智力的發展;美術課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美術知識教育和美術技能訓練。通過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藝術的創造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之,在新課改下的美術課堂教學,我始終將嚴肅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的學習帶來無窮的樂趣。讓他們在學習中玩,在學習中樂,在學習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