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濤
(義馬煤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 義馬 472300)
工人隊伍是企業改革發展的力置源泉,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各級黨委應提高認識,始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方針,把提高工人隊伍整體素質作為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工人隊伍。要堅持問題導向,勇于改革創新,既要繼承和發揚本單位工人隊伍建設的成熟經驗和做法,又要善于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工人隊伍建設中的難題,提高工人隊伍建設的科學化水平。
首先,產業工人所屬的行業領域有所擴大。從新時期產業工人的定義看,信息通信業工人被納入“新時期產業工人”的范疇。其次,產業工人在第二產業和大中型企業中的集中度高。中華全國總工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產業工人有2億人左右,其中超過八成集中在第二產業,近八成集中在制造業和建筑業,六成集中在大中型企業。第三,第三產業中的產業工人近四年來增速很快。其中,根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數據顯示,2012年到2015年,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產業工人數量增長了約28%,信息通信業產業工人更是增長了57%。相比較而言,近三年來,第二產業工人數量卻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隨著我國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和新型城鎮化的迅猛發展,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從事勞動。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發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從2011年監測到的數據總量為25278萬人以來,連續五年規模都在增長。可以說,農民工已成為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目前統計的數據,農民工已占產業工人總體數量的六成左右,儼然已成為產業工人的主力軍。
產業工人的素質不僅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是直接關系到中國相關產業的競爭力。從全球制造業價值鏈和產業分布來看,中國的制造業主要居于中低端附加值的環節和行業,這與產業工人的技能水平不高有直接關系。截至目前,據測算,我國產業工人隊伍中,只有三成具有技術等級,制造業從業人員中中高技能人才僅占5%;技術工人隊伍中,初級工、中級工占比達到73%,但高技能人才比重遠低于工業發達國家水平;74%的農民工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六成以上沒有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2016年的農民工監測數據也顯示,目前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占1%,小學文化程度占13.2%,初中文化程度占59.4%,高中文化程度占17%,大專及以上的比例僅為9.4%,接受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僅占30.7%。
高素質的職工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保證,對于企業來說,對不同階段、不同崗位的職工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提升職工的專業技術水平,為企業源源不斷地輸入新鮮的理念知識是企業長青的鑰匙。企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培訓工作,如與高校聯系,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制定出規范合理的聯動機制,聘請高校優秀老師送教上門,或者企業選取優秀員工到高校進行短期的全日制再教育。企業要不斷豐富培訓的內容,不僅要針對不同的崗位提供不同的專業技術培訓、通用技能培訓,還要注重對職工的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進行教育培訓,幫助每一位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針對職工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開展相應的專項法律培訓、婚姻家庭關系培訓、育兒親子關系培訓等等,提升職工的綜合素質。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企業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培訓與互聯網結合,創建出具有企業特色的網上學習系統。培訓課程可以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可以根據不同的崗位級別設置不同的課程,按月、季、年不同的時段進行推送;選修課內容可以包括琴棋書畫、歷史、體育等廣泛題材以供職工選擇。職工素質培訓是實現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在職工培訓方面要加大經費投入,利用好網絡平臺,豐富培訓內容,激發職工智慧,拓展培訓方式。
提升產業工人素質,工會義不容辭。工會要通過學習、培訓、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職工的潛能,推動各行業大力提升職工素質,為壯大企業、發經濟做出貢獻。各級工會應積極幫助在開展技術創新、發明創造、解決技術難題中做出重要貢獻的職工取得高級職業資格證書。在評先評模活動中注重選拔各類高技能人才和崗位優秀人才。要大力開展技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通過表率作用,帶動職工隊伍技術等級和技術能力的整體提高。工會還可以在各工業園區建立職工書屋,保證一定量的藏書資源。書籍、雜志類型要豐富多樣,既要有專業技術書籍、雜志,也要包括人文、歷史等科目。各級工會要探索制定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資金保證制度。在資金投入上給予支持,同時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提升職工技能素質活動,從資金上保證職工技能素質提升的長期開展。總而言之,提升職工的文化技術素養,是現代化發展的內在需求。工會應該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提升產業工人素質的社會重任,多措并舉,全面提升產業工人素質。
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打造大國工匠、培育新時期的工匠精神是時代所趨,也是企業所需。近年來,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積極探索,取得了一定進展和成效,但仍存在技能人才的地位弱化、發展成長通道不暢通、培養體系不夠完善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全面邁向質量時代,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四化三減”,離不開一支忠誠企業、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