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蓉
(南充日報社,四川 南充 637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傳統媒體行業面臨許多的新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傳統媒體重視對微信公眾平臺的運用,運用其幫助傳統媒體進行發展。本文根據傳統媒體和微信公眾平臺的合并與發展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媒體行業帶來一些幫助。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更多傾向于使用移動端來閱讀新聞,這種新技術已經部分取代了以前的報紙、電視等新聞傳播方式。使用移動端閱讀新聞的人越來越多,使用微信的人也隨之增多。有統計數據顯示,自從微信公眾平臺出現之后,注冊量就在快速增長,不到4年時間,微信公眾平臺注冊量已經超過1000萬個,而在所有注冊用戶中,媒體類的公共平臺最多。
或許正是看中了微信的傳播效果,有的媒體建立了不止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可以看出,在媒體融合的建設中,傳統媒體最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建立。經過對以日報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統計,統計出我國微信公眾平臺中用報紙命名的媒體就有上千個。而且根據推送信息了解,有很多傳統媒體的微信公眾平臺都有自己推送新聞信息的時間,有的媒體會保證一天中推送最少兩次。
首先,新聞信息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是可以傳遞圖文、視頻、音樂等內容的,但是現在很多媒體推送新聞信息大多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很少有媒體采用視頻、語音等方式。出現這樣的狀況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流量花費高;二是視頻新聞信息很難做成原創。
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媒體推送的新聞信息過于相同,重復率過高。經過調查,發現在幾個媒體微信公眾平臺中,推送的新聞信息雖然時間不同,但是內容卻很相似,新聞信息的原創率過低,都是使用一篇新聞,編輯后推送給各自用戶。
現在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已經可以做出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內容了。在微信軟件當中,現在又加入了一個新的內容:訂閱號。訂閱號的出現導致人們的注意力不再是公眾平臺了。所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了可以長時間吸引人們關注,于是出現了一些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內容,導致新聞內容的質量差,污染了網絡環境。
在出現突發事件后,微信公眾平臺傳遞新聞信息的速度不如微博傳遞的速度快。但是微信也可以加快傳遞新聞的速度,而且微信上有更多的社交方式。在出現突發新聞的時候,一定要合理的操作微信公眾平臺,將推送方式從定時推送改變為立即推送,發揮出公眾平臺傳播信息的能力,而且在推送過后,一定要注意對新聞的內容進行跟進,推送最新消息。
人們關注的媒體平臺越來越多,注意力被分散。媒體想要吸引人們的眼球,就一定要改變傳遞新聞的方式,從圖文傳遞轉換為視頻傳遞。根據調查,在以后的新聞信息傳遞中,大多數媒體都會使用視頻的方式進行傳遞。這也就要求微信公眾平臺一定要提升視頻新聞信息的制作能力,讓其適應新的傳播形勢。伴隨著現在手機、電腦軟件越來越多,制作視頻的軟件也有很多,所以微信公眾平臺信息發布者一定要熟練使用這類軟件,制作出可以吸引人們眼球的視頻新聞,將文字新聞轉換為用視頻動畫進行傳播,這樣的內容既可以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又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新聞信息,傳播效果非常有效。
在微信公眾平臺出現之后,在公眾號的官網有這樣一句話“再小的個體也要有自己的品牌”。新媒體的出現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其實傳統媒體也能將內容融入到新媒體當中進行傳遞,確保品牌的發展。
在傳統媒體當中,新聞記者的觀念要進行改變,微信公眾平臺的記者也將變為網絡新聞記者。在網絡新聞當中,記者的工作非常混雜,網絡新聞記者一定要具備編輯、改寫內容、查找相關內容等能力。微信運營團隊除了要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改寫,還要具備一些相關的技術手段以及對新聞信息的分析、處理能力。
總的來說,在信息時代里,微信已經成為現在媒體行業傳遞信息的一種方法,傳統媒體一定要知道微信公眾平臺的價值,運用好、管理好微信公眾平臺,讓它成為媒體發展的必要工具。傳統媒體一定要根據微信公眾平臺現在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傳統媒體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創新,讓傳統媒體在網絡信息時代中可以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