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珺
(廣州市從化區博物館,廣東 廣州 510900)
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重要的內容,博物館屬于公共屬性的事業單位,公益性與較強,為社會提供文化服務的同時直接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針對博物館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找出文化產業發展之路不僅是促進博物館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還是博物館發揮文化作用,傳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為了促進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滿足社會多元化文化的需求,我國一些博物館建立了眾多館屬企業,增強了博物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過長期的發展,很多博物館已經開發出產品層次多、實用性強的旅游產品、紀念產品等。在文化產品的設計與生產方式上,呈現形式多樣、產品精加工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博物館文化產業在發展中形成了相對開放的產品發展鏈條,但是在發展中產品特色體現不足,尤其是部分規模較小的博物館針對自身的特色設計開發的產品明顯不足,缺少吸引力和地域文化特色,導致產品對于游客的吸引能力不足。
博物館屬于公益性的事業單位,日常運行主要依靠政府全額撥款維持,自身的發展資金渠道比較狹窄。同時,博物館對外免費開放,產品的開發與設計缺乏明確地市場調研,市場敏感度嚴重不足,經營管理模式相對滯后,阻礙了文化產業發展。
博物館文化產品在發展中的文化屬性非常明顯,娛樂性和外在包裝等屬性功能體現不足,不能直接等同于商業宣傳。在很多地方博物館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很多博物館尚未意識到產品的商業價值,宣傳工作不到位。產業經濟動力嚴重不足。
博物館屬于公益性的社會組織,和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在博物館文化產業化發展進程中必須充分重視社會資源的運用,強化博物館與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系,不斷擴展博物館發展的資金渠道[2]。當前博物館的運行發展資金基本上都是政府財政全額撥款,資金獲取的渠道非常單一,資金支持不足嚴重制約了博物館文化產業的持續發展。博物館在日常管理中以免費的方式對外開放,在提供社會服務的同時應該不斷增強其自身在社會中的影響力,逐步擴大博物館在社會發展中的知名度與認可度,進一步強化與地方企業之間的聯系與合作。重視企業贊助資金的使用效率,利用博物館的社會公眾屬性逐步樹立自身的產品品牌,增強區域內外的產品影響力。在社會資源的利用層面,不斷強化地方企業合作,增強自身產品設計與開發能力,同時拓展產品開發資金,促進文化產品與地方特色深度融合。
博物館在其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其中經營活動中的主動權,積極轉變思路,加快產品發展與市場融合,推動文化產品與產業現代化發展。博物館中的珍藏品屬于歷史發展與文化進步的標志,對于文化傳承、弘揚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博物館在產品市場調研進程中,必須結合地域性的風土文化特色,強化文化產品標志。堅持“優先開發藏品價值,充分發揮地域特色”的經營發展原則,積極做好市場調研,掌握消費者的消費特點與意愿。在產品的開發與制作進程中,必須重視產品的創新,強化產品制作質量、色彩、功用等,充分保障產品的文化屬性、地域屬性和實用性三者有機統一,進而擴大市場影響力,增強文化屬性與文化產品購買欲望。
博物館在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必須積極探索市場結合要素,重視產品開發、制作與銷售等環節與市場需求向結合,充分掌握消費者的根本需求,促進消費的發展與增長。自身在產業發展進程中應該不斷強化產業發展與現代化發展相結合,不斷強化營銷宣傳工作,擴大產品消費者的群眾基礎,增強文化產業的發展活力與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必須充分重視文化產業宣傳與媒體融合進程,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宣傳,做好產業延伸與產品精準宣傳。同時,從地方開始形成區域內品牌文化,走出一條地方品牌輻射旅游景點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借助地方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做好產品文化宣傳,鼓勵人們產參觀、消費,積極拉動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
博物館是文物館藏、管理與發展的重要場所,是歷史文化與文物價值傳承與挖掘進的重要場所,人們在參觀和學習中將直接獲取相應的歷史文化知識。但是發展文化產業是滿足人們多元化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結合博物館在文化產業發展進程中的現實需求,強化產品創新,進一步推動市場的發展與完善,進一步推動博物館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