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云 胡文蘭
(安順學院政法學院,貴州 安順 561000)
“早婚早育”是指主體未達到我國現行《婚姻法》規定的適婚年齡男滿22周歲,女滿20周歲,按照居住地婚俗習慣舉辦婚慶儀式,從而進行生產生育子女的行為。以法律視角解析早婚早育行為,其產生的行為結果與我國婚姻法相關規定背道而馳,隨著時代快速發展、體制的不斷完善,許多不符合法律規范的社會行為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與杜絕,但早婚早育一直未得到高度重視,近幾年來在我國農村地區早婚早育現象時有發生。
由早婚早育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越來越來凸顯,同男性相比,女性承擔了更多繁重的家務勞動,女性實施早婚早育行為意味女性要提前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女性青少年由于心智不成熟在承擔家務勞動的過程中,使早婚早育女性面臨了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婚姻難題,難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長期累積嚴重影響早婚早育女性家庭、社會結構的穩定性。
雖然學術界關于早婚早育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但學者們提出的對策傾向于防范層面,對早婚早育現象問題的解決策略少之又少。關于區分性別研究早婚早育現象的理論成果也屈指可數。因此筆者選取女性早婚早育現象較顯著的農村地區為調查點以女性視角剖析農村女性早婚早育產生的原因、評估早婚早育引發的社會問題、提出社會工作機制介入農村女性早婚早育現象探析嘗試,通過對社會工作的理論運用為解決農村早婚早育女性婚姻難題提出有效對策。
(一)調查點介紹
S組位于貴州省西南地區J村管轄組,全村主要地形以高山為主,全村國土總面積為2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290畝,均為旱地,全村通公路硬化率89.4%,串戶路硬化率30%,全村有,15個村民組,11戶4300人,當地男女比例為1.2:1,S組共有240人,男性130人,女性110人。全組小學階段升學率100%;初中升學率100%;高中升學率35%。
(二)S組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特點
S組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現象較凸出:女性占比46%,其中18周歲以下女性23人,18歲-30女性44人,在此范圍內其中已婚女性青少年占比63%;S組女性婚齡普遍較低:平均婚齡在16-17歲區間;S組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以小學、初中文憑居多;S組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婚前原生家庭環境差:女性婚前為留守兒童、單親兒童居多。S組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婚姻難題復雜:婆媳危機、夫妻矛盾、子女教育、經濟等難題嚴重影響女性青少年身心健康。S組早婚早育女性就業門檻低:早婚早育女性多數從事洗車、銷售、攝影、保安、服裝行業。
(三)S組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原因分析
1.社會因素。S組村民法治觀念薄弱,無法辨認早婚早育違法行為。對早婚早育行為認可度高,村民包容性滋養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
2.生理因素。S組存在因子女生理缺陷,父母為延續香火擅自為子女包辦婚姻現象。
人口因素。S組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在當地婚姻市場中尤為搶手,男性子女較多的家庭,父母為避免孩子步入“光棍潮流”提前邀請媒人為子女說婚事。
3.教育因素。S組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與父輩早婚早育存在明顯差異,S組雖存在父母包辦婚姻情況,但由于性教育缺失導致90、00后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因未婚先孕而實施早婚早育行為。
4.家庭因素。S組父母早婚早育,子女更容易早婚早育。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因缺失家庭關愛而選擇通過組建家庭彌補童年缺失的家庭溫暖。S組早婚早育女性婚前原生家庭環境惡劣,以留守兒童、單親孩童居多。
早婚早育女性由于心智不成熟、文化水平低、人生閱歷匱乏導致其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弱,抗壓能力差等因素,致使女性青少年無法有效解決錯綜復雜的婚姻難題。由早婚早育引發的此類問題嚴重影響社會、家庭結構的穩定性及家庭成員身心健康。
(一)幸福指數不高。早婚早育夫妻之間矛盾增多、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交際圈縮小、交際能力下降、孤獨感無助感使早婚早育女性婚姻幸福指數降低。早婚早育青少年由于心智不成熟,缺乏良好的溝通技巧,夫妻之間存在嚴重的溝通障礙導致夫妻之間矛盾增多。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婚后生活重心傾向于關注家庭、忽略自我發展、導致早婚早育婚后交際圈縮小,交際能力降低。案例呈現:S組早婚女性L某告訴筆者婚后丈夫經常對她實施家暴,經常言語辱罵L某,L某婚后長期在家撫養子女,與婚前的朋友缺少共同話題L某逐漸減少與朋友的來往。早婚女性W某談到婚后丈夫與異性來往密切,不重視子女教育,不主動承擔家務勞動。長期沉迷游戲,無穩定收入,夫妻雙方感情破裂。早婚女性F某反映婚后與丈夫經常產生肢體沖突,F某對婚姻生活失去信心,為子女勉強維系婚姻,近期丈夫有出軌跡象。早婚女性T某與丈夫存在文化程度差距,丈夫經常嫌棄T某沒有文化,不愿與T某溝通。
(二)經濟壓力大。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由于婚后生活重心逐漸由關注個人轉向關注家庭,從孕期到育兒期,年輕女性選擇回歸家庭致使女性經濟來源低或無經濟來源導致女性經濟壓力增大。案例呈現:早婚早育女性L某婚后長期居住在農村無工作,在家協助公婆從事繁重的農活,無經濟收入,無法滿足個人購買欲望,丈夫從未主動承擔生活開支。早婚早育女性F某婚后由于經濟收入低生活過于節儉產生自卑心理。
(三)養育子女難。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生育子女后,面臨子女教育難題,由于自身文化程度較低,年輕媽媽養育子女缺少科學的教育方法。無法正確把握子女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不能充分挖掘孩子潛能,無法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子女上學期間,早婚早育媽媽無法為孩子提供學習輔導。經濟能力受限,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案例呈現:早婚早育女性D某在走訪期間談到,女兒剛上一年級,面對女兒的功課,D某束手無策。由于經濟困難不能為孩子報特長班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D某感到很自責。
(四)家庭矛盾多。女性青少年由于心智不成熟,在與家庭成員交往過程中因缺少良好的溝通技巧、價值觀念的差異導致家庭矛盾增多,其中婆媳矛盾較凸出。案例呈現:早婚早育女性C某談到經常因子女教育與公婆發生沖突,公婆覺得C某與丈夫年紀較小,沒有育兒經驗,因此過度參與孫女的教育,公婆對孫女的教育方式使孩子性格很內向,C某擔心孩子的成長。
(五)“早婚早離”現象突出。女性青少年不能有效解決婚姻難題,心理承受能力較弱。面對困難,責任心較弱的女性容易傾向于回避困難,逃避婚姻任務。在農村地區女性青少年拋棄子女與丈夫自動解除婚姻關系,“早婚早離”現象逐漸凸顯。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子女淪為農村留守、單親兒童,這不僅增加了長輩的生活負擔,同時對子女成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案例呈現:早婚早育女性W某Y某婚后分別育有一子但兩人已與丈夫解除婚姻,孩子留給丈夫,丈夫重建家庭,孩子撫養義務由父母承擔。早婚早育女性Z某96年出生,16歲與丈夫結婚后,懷孕期間丈夫與閨蜜出軌,為腹中胎兒著想,選擇隱忍,兩年后已與丈夫離婚。
(一)介入必要性
婚姻關乎女性一生的幸福,婚姻難題得不到解決,女性的幸福指數就難以提高。因此為幫助早婚早育女性解決錯綜復雜的婚姻難題,筆者嘗試提出社會工作機制介入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現象。通過運用社會工作科學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加強防范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現象,為降低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熱度添磚加瓦。同時也希望通過對社會工作機制的應用,提高女性青少年解決婚姻難題的能力。
社會工作是一門以幫助他人為目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協助服務對象解決生活困難的學科。社會工作有家庭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兒童社會工作,對農村女性青少年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有利于消除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障礙,社會工作者通過家庭治療、生命周期理論、家庭溝通等理論指導有利于協助農村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及配偶樹立正確的婚戀觀,通過周期理論有利于引導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及配偶進行合理的角色定位,同時,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有利于協助農村女性青少年化解夫妻、婆媳矛盾。通過家庭治療協助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修復婚姻關系。對早婚早離女性開展家庭社會工作,有利于幫助離婚女性重建婚姻希望。
農村女性早婚早離導致農村單親、留守孩童數量逐漸增加,因此通過對早婚早離家庭成長的孩童開展兒童社會工作有利于健全兒童人格、給予兒童更多關愛,減少灰色童年經歷,為單親留守兒童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對農村未婚、已婚女性開展婦女社會工作有利于維護女性社會權益,有利于提高早婚早育女性保護自我意識。有利于調試女性負面情緒、為女性獲取自由,提高女性謀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為女性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因此社會工作機制介入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非常有必要。
(二)防范農村女性早婚早育現象的方法介入
社會工作者防范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現象可以通過開展社區、小組、個案的工作。通過開展社區工作,在當地政府、村委會的協助下,以社區為服務平臺,以農村全體居民為服務對象,開展“早婚早育”知識講座,加大法律常識的宣傳力度,引導村民深入了解早婚早育違法行為。引導村民主動剔除落后、傳統封建的婚戀觀,對因催婚而產生分歧的家庭及時開展介入工作,及時制止女性青少年實施早婚早育行為。
將“早婚早育”引入課堂,通過駐校社工定期為學生開展早婚早育知識教育。提前做好“早婚早育”疫苗工作,引導學生關注早婚早育現象,通過收集典型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問題案例對在校學生進行警示教育,從而達到防范在校學生實施早婚早育行為目的。駐校社工定期為學生開展“性知識、戀愛心理”等知識教育活動引導青少年正確看待戀愛行為。駐校社工時刻關注留守女性學生及其戀愛心理,及時介入農村女學生的情感、學習困難服務。對當地輟學女性青少年予以高度重視,通過小組、個案等方法深度刨析女性青少年輟學原因,及時幫助女性青少年解決困難。社會工作要關愛農村單親、留守兒童女性的健康成長避免其因缺少家庭關愛早婚早育。
(三)解決早婚早育女性婚姻難題的方法介入
1.個案工作介入。對農村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開展個案服務活動,社會工作者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早婚早育女性求助需求。隨著會談次數的增加,有利于增加求助者對社會工作者的信任感,社會工作者在服務過程能充分扮演早婚早育女性支持者、鼓勵者、傾聽者的角色能有效地為早婚早育女性青少提高精神、物質方面的服務。社會工作者通過運用家庭溝通理論能協助女性化解婚姻危機、婆媳矛盾。消除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障礙。通過運用生命周期能引導早婚早育女性及配偶對個人角色進行正確定位對提高夫妻雙方家庭責任感有積極作用,促使已婚男女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從而降低早婚早離熱度,同時對離婚的早婚女性開展家庭治療,有利于緩解女性因離婚產生的心理壓力。
2.小組工作介入。社會工作者以小組工作的形式介入農村女性早婚早育現象問題的解決,將有共同需求、共同煩惱的女性個體聚集形成小組,通過對具有相同難題早婚早育女性開展服務,能為早婚早育女性建立彼此熟悉的互助環境,形成小組成員之間的支持網絡。小組工作的開展,為早婚早育女性解決生活難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女性同胞之間互獻策略有利于提高女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女性的交際能力,通過對相同問題的討論有利于糾正女性的不合理認知,緩解女性的心理壓力。
3.社區工作介入。社會工作者通過開展社區社會工作,為早婚早育女性開展法律、育兒、健康等方面的知識講座可以提高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的維權意識,為早婚早育女性育兒指點迷津,動員當地具有資深學歷的社會群體為早婚女性的子女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關愛早婚早離家庭兒童的成長。社會工作者通過動員社區醫療資源,邀請社區醫院工作人員定期為女性做生理健康檢查,鼓勵當地民政、婦聯關愛早婚早育女性,為早婚早育女性建立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使早婚早育女性得到全面關愛。動員就業機構對農村早婚早育女性進行就業培訓提高女性的工作能力,提高女性經濟收入。社會工作者引導全體村民參與到解決農村女性早婚早育問題中,利用現有的社區資源為早婚早育女性解決婚姻難題,鼓勵居住地經驗豐富的家庭婦女為早婚早育女性傳授經驗。
近日,在微博上一則關于早婚早育的話題引起了網友的一番熱議:早婚早育網友感嘆后悔太早結婚,婚后生活平淡,沒有激情,被孩子牽絆、夫妻關系僵硬等各種瑣事帶來的生活壓力讓早婚早育網友接近崩潰。在網絡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各類社交APP為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提供了訴說心聲的平臺,使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的苦楚得到訴說。但早婚早育女性面臨的婚姻難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因此關愛女性同胞為社會工作機制介入農村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提供了機遇,為了女性家庭幸福、子女健康成長、家庭、社會結構的穩定,男女青年正確婚戀觀的保持,對農村早婚早育女性青少年開展社會工作服務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