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國 丁懷姜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河南 鄭州 450052)
對學生實施的發展性教學評價是指為了促進學生發展,激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和創造力,而在評價的觀念、目的、內容、方式、主體、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與運用等方面,以發展的理念為引領而展開的教學評價制度。這是一種科學的、前導性的教學評價制度,是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推進器和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形成的孵化器。
對高中生實施發展性教學評價,就是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對他們的學習過程進行整體評價,在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評價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和對他們未來發展能力形成的引領。
第一步,確定評價的目標和標準。明確教學評價的體系,確定相關的評價的目標和標準,其依據是學生的現實特征,如年齡、性格和認知能力等。所制定的評價目標和標準應當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評價工具與評價方法。1.評價工具。適合高中生發展性教學評價的工具有: ①傳統的紙筆考試。這里主要指階段性的考試,如單元達標測試,期中、期末考試,畢業會考等。②隨堂小測驗。當堂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方法的掌握情況。③問題情境測試。設置問題情境,通過問答、活動等方式測試學生的能力水平。④行為觀察。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判斷學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⑤自我診斷。讓學生按照事先設置的項目進行自我評價。⑥問卷調查。設計調查問卷,對學生、家長或任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發展情況。⑦談話。通過與學生或其家長個別談話,了解學生的發展狀況。⑧作業或作品分析。分析學生的作業或完成的作品,了解學生的發展現狀和潛力。⑨實驗報告、研究報告分析。對學生的理化生或其他學科的實驗報告或調查研究報告進行分析,判斷學生的發展水平。⑩個案研究。對于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縱向比較,分析其成長發展的軌跡,判斷其發展潛力。
如何選擇評價工具,必須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現實情境來確定。同一個對象或評價目標可以選用多種評價工具; 一種評價工具同樣也可以運用于不同的評價對象和目標上。
2.評價方法。(1)成長檔案評價法。建立檔案,存放學生的成長材料,包括其學習成果、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的反思和同學之間的互評、交流材料。學生成長檔案可以促使師生、生生、家校之間針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進行對話,有助于學生在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進行主動且獨立的思考,使課堂成為他們學習與成長的實驗場,把他們從傳統考試的消極應付者轉變為發展評價的主動參與者。(2)真實性評價。也被稱之為“能力評價”或“表現性評價”。通過觀察學生在完成規定的任務時的表現,評價學生已經取得的發展成就,判斷學生的未來發展的潛力。首先需要給學生指定一個真實性任務,或者是為其選取現實生活中某個真實的活動或面臨的挑戰。任務或者活動應當具有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維性,需要學生調動像問題解決和批判性思維這樣的高級認知思維,比如像概念形成、問題解決、分析論點、思考和評價其他觀點并做出適當的結論等等。我們要關注學生能夠做什么,有沒有創新性思維,是不是有智慧的閃光點。
第三步,收集和分析相關數據資料。在對學生進行考試、測驗、調查、觀察或訪談的基礎上,系統地收集各方面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和評估,在全面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和現實發展狀況的前提下,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潛力做出合理的判斷,以便為學生提出恰當的發展目標和行動建議。
第四步,確定學生的努力方向和改進要點,引導學生制定并有效執行改進行動計劃 。根據前面三步獲得的綜合性的評價結果,指導或幫助學生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現在的狀況,自主制定并執行面向未來、面向發展的改進方案或行動計劃。
1.《高中生核心素養發展記錄冊》。《記錄冊》收錄包含個人基本信息、每個學期的成長信息等,內容包含個人 品行、文化修養、身心素質、學業成績、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各個方面成長資料。記錄的方式不是僅僅“記流水賬”,而是隨時作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和分析,適時給學生提出發展的建議。
通過核心素養發展記錄冊,我們在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的同時,更加偏重于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我們通過分析學生的個性特征,幫助其認識個人的發展方向,有效地促進了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2.使用《高中生綜合學分記錄表》。每一次考試所檢測的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一個階段知識掌握的水平,其它發展因素顯示不出來。只有把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考慮,才能真正了解一個學生的發展全貌。我們采用綜合學分記錄表,就可以全面記錄學生的發展狀況。綜合學分包含單元基礎測試、平時課堂貢獻、課外作業和活動、開卷測試、拔高測試等。例如下面這兩個學生的成績:
如果單從筆試成績來看,張帥是個中等生,王悅是個優等生。但是各個方面總評下來,兩個人的成績不相上下。從對將來的發展預估來說,張帥的發展也不一定就比王悅差。
3.學生綜合素養評語。通過文字記錄可以把學生的思想、品質、經歷、進步、生活、發展過程等多方面的結果展現出來,便于我們對學生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做出比較清晰的判斷。評語來自教師、班級、小組、同學、學生個人以及家長等多方面的評價,記錄的信息應當完整、全面、真實。
4.注重對過程的評價。記錄學生的起點、進步、發展水平,多角度找尋學生的亮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規劃個人成長發展的路徑。
5.開展差異化評價。為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適合其實際的發展目標,促進他們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向前發展。差異化的目標、差異化的尺度、差異化的進度、個性化的發展,我們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
評價主體除了教師之外,同學、家長、學生自己都要參與進來,觀察的視角、評價的指標、溝通的渠道都豐富了許多,也方便了許多。但是,這些評價的主體的作用大小還是不同的,其中教師評價無疑比其他評價主體的評價更有力度。因此,教師必須負起自己的那份責任,做好對學生的評價。同時注意汲取來自其他方面的評價結論,以便對學生作出最全面、最準確的判斷。
評價中要堅持多表揚,多鼓勵,多夸獎的“三多”原則,親切、中肯,不夸大、不縮小,真情實意地對學生提出期待或希望,要入情、入理、入心。對學生存在的問題要提出切合實際、能夠辦到的改進建議,使評價真正起到提升學生信心、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關注對于每一個學生,我們既要看其發展的程度、速度和水平,還要要看其發展的是否全面、完整,是否具有創造性和發展潛力。同時我們還要看全體學生的發展狀況,看整個班集體的表現是否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學習的氛圍是否積極向上、充滿活力。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效果,受到自己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預期,以及對學生能否實現此目標的信心等因素的制約,較高的期望和充分的信心是發展性教學評價的助力器。我們應當相信學生,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相信他們一定會走出精彩的人生道路。
第一,要達到全人發展,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等各方面協調發展。第二,要允許差異化發展。學生之間的成長經歷、發展方向、成長道路都存在差異,我們要正視和尊重這些差異,進行差異化評價,引導學生各自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向前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富有教育意義的,充滿關愛、溫暖適宜的互動和交流、引領與啟迪。評價的著眼點放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上,評價的落腳點是為了學生的發展,而非獎懲。
發展性評價以師生互動為載體,必然受到師生交往狀況的制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方式、溝通質量,直接決定了評價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我們必須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置于富有教育意義的師生互動之中,精心營造評價過程中師生之間相互信賴的心理條件,著力搭建師生之間互助共生的情感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