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紅霞
(四川省成都市棕北中學西區實驗學校,四川 成都 610000)
初中學生的作文在考試中分值很高,但是學生常常要么文思枯竭,無話可說,要么語言干癟,缺乏可讀性,要么立意俗套,膚淺。老師、學生都很重視作文的得分,但工夫下的深不深,方法找的當不當才是我們作文教學真正該關注的問題。
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及個人的一些解決辦法:
現在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知道作文的重要性,在家長、老師的反復強調之下為了得到高分作文可謂絞盡腦汁。尋找各種補習班,交給各種方法,可惜效果依然不佳。我的學生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常常要求老師上作文課,無非是想多一些投機取巧得到高分的方法。
但是,作文如做人,必得耐得住寂寞,靜得下心思,在大量的閱讀中,錘煉自己的心性,沉淀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訓練自己洞悉事物的能力,表達的能力,思考問題深入、細致、全面的能力。所以,每接受一個新的班級我交給學生的第一件本事就是怎樣淘書,每個人要熟知家附近有哪些書店,外出時怎樣在地攤上淘到健康,有意義的書籍或者有一些文學色彩的書籍。當然,隨著網絡的普及,網購書籍成了一部分學生的首選。作為老師我也會不定時的給學生推薦一些書籍,雜志,文章。也專門用時間組織學生互相借閱好書。
每個學期開學,半期考試后例行檢查所淘到的書籍。還會寫讀書筆記和制作讀書卡讓家長每天簽字,設置專門的閱讀課等。
學生的情感狀態,對生活的態度也決定著他們的寫作狀態,現在的中學生,來自學習的壓力重,來自生存的壓力小,他們參與到生活中,感悟生活,體驗情感變化,學習處事方法的機會相對減少。許多孩子是獨生子女,一味沉迷網絡,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和孩子情感交流,孩子蝸居城市缺少親近自然的機會等,不關注生活,不關注外在世界,對生活缺少熱情等是造成學生作文視野狹隘,缺乏思想深度,缺乏情感體驗的又一大原因。
所以,對學生作一些寫作量的規定很有必要。用寫作量去促使學生走入生活,有意識的觀察,感悟生活,學會思考,學會從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去獲取對自己有用的素材,學會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學會閱讀生活這本隱形的大書。學會在和人交往中體會人類各種微妙的情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聽,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在逐步感受生活的趣味中熱愛生活。那么寫作時才不會出現文思枯竭,無從下筆,無物可寫,這樣的困境。
在練筆方面,除了在閱讀后寫作讀書心得之外,我會規定學生長期寫日記、周記和隨筆,寫作日記的過程就是積累素材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好的內容會在課堂上及時展示、表揚。另外,在每兩周的大作文的題目設定上,也必定緊扣當下的季節,社會現象等,并貼合學生年齡。一定數量的寫作才能促使學生走入生活,走入生活才能熱愛生活,再讓生活交給他們寫作的素材。
作文的立意可以說是一篇優秀作文精髓的集中體現,也是判斷一篇作文高下的標準之一。健康,新穎,獨到,深刻的立意往往讓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但當前學生的習作往往存在要么思想偏執,立意老調,要么浮于表面,刻意做作等現象。
究其原因,初中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階段,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還不夠成熟,并且還沒有養成正確的、積極的思維方式,也缺乏這方面的訓練。在認識問題時難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體現在作文中便會出現偏執,老調、膚淺、做作等問題。所以“文如其人”這個觀點充分表現在作文立意上,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思想的教育是前提。
在作文的立意上我對學生提了一些基本的要求,除了“健康、新穎、獨到、深刻”外,還可以借鑒古人的標準,盡量順應“天道、人心”。
在學生思想的積累上,要求他們除了在閱讀中有意識的積累古今中外一些有價值的思想之外,還要與時俱進,多關注當前一些社會現象,積累見解,學會辨別真偽。另外還要多向父母、師長交流自己的看法,及時修正自己思想上的偏差;多和同學交流、討論、溝通達成共識。
另外,借助課堂教學中閱讀課的教學來有意識的訓練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各種思考問題的方法,如辯證的看待問題,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有發展的眼光等。
讓學生先成為一個有思想,有個性,深刻、理性、積極、健康的人。再去要求他寫出一篇篇“如其人”的文章。
經過大量的閱讀積累,生活積累和思想積累,學生有了可寫的材料,有了想表達的思想見解。但是在作文中常常還存在語言辭不達意,言而無味,言而無趣,言而不雅,言而不精等現象。一篇文章讀完之后不流暢,不簡潔,沒有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對寫作語言的訓練更是作文訓練中的重點和難點。
除了大量閱讀培養語感之外,在閱讀中還應注意積累好的詞句,美的語言,有創意的語言,以及自己喜歡的、有個性、有思想的語言。隨時記下在與人交談中或者聆聽各位老師的授課時的一些好的語言,俗語,諺語等。專門準備一個積累本,隨時記錄,隨時記憶,讓學生將這些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另外中學生還處在語言貧乏的年齡,積累并背誦大量的名人名言,名家散文,經典詩詞。可以讓他們寫作語言變得精練,優美。我常在課堂拓展時引入許多古典詩詞名篇、名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積累一些好的語言。
還可以利用好課前三分鐘,每一節課由一位同學推薦一句他喜歡的語言,并給同學們講講喜歡它的原因。讓學生欣賞美的語言,并能在寫作中運用。
當然老師還要運用好課堂閱讀教學中一些好的寫法,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學生經過語言上的日積月累加上,有樂于創作的熱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語言中存在的問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怎樣從源頭上解決寫作中碰到的問題僅靠一些作文技巧的學習還遠遠不夠,老師學生都必須要付出精力,時間,靜心、閱讀、觀察、深思、訓練、投入。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位有內涵而又優雅的君子,文質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