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王江華
(華北科技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眲撔滤刭|己成為大學生第一素質,創新能力己成為大學生的首要能力。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本科生研究計劃(URDP)和浙江大學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認為引導本科生積極參加科研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組建大學生科技團隊,建立大學生參與科研的機制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對當今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經濟時代的發展對于創新力的要求也是更加的嚴格與迫切,目前培育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進行教育 改革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如何建設大學生創新科技團隊,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創新能力,是目前國內外高校學生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國內外大學都在不斷地進行探索。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內外大學的成功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和機電專業的辦學特點,研究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科技團隊建設模式和方法,以培養機電專業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并為其他相關專業的科技團隊建設提供參考。
對于課堂教學,要從根本上打破傳統教育陳舊的教學模式,關鍵是教學方法要實現三個轉變,即由“注入式”向“啟發式”轉變;由“教師主宰”向“學生主導”轉變;由“重結論”向“重過變,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探究知識,強化思維訓練,營造創新型課堂氣氛,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現以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為主線的優化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學手段,教師要學會熟練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并且要能夠通過計算機軟件來設計課程和教學。通過計算機網絡,建立與國內外其它大學和有關科研機構之間在人才培養上的一種親密合作關系,構建一種能夠充分利用國內外最優秀的智力資源來為我們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網絡即遠程教育。對于當前學科間相互交叉滲透越來越多的情況,要創造一種能有更多跨學科教育的機制,使不同專業、不同學科的學生能夠突破學科間的限制,進入到其它相關領域進行學習,不斷提高其科學素養。
為了保證機電類本科生能參與科技創新實踐,學校除了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設備和場地外,還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大學的經驗,建立“本科生參與科研制度”,即在教學中規定大學生必須參加 1 -2 個科研項目的研究或參加一些科技創新的活動才能順利畢業,必須拿到規定的創新學分才可參加畢業答辯。學??蔀楸究粕鋫鋵煟瑢嵭小皩熤啤保寣熥呦虮究粕總€老師必須帶若干個學生,進行長期地穩定地輔導。從研究到設計,從制作到調試,從改進到檢測,都是對學生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最好的鍛煉,不僅如此,每一位團隊成員都盡職盡責,相互協作,體現了良好能力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和能力,特別是哲學素質,使學生能夠學會系統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頓悟思維、發散思維,為學生探索新事物、培養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開設基礎課程,可使學生對于基本科學知識有所掌握,對于整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所學專業從宏觀上有一個全貌的了解,而且也是對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充滿生活哲理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比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這類課程在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推理方法,學會如何查閱資料和處理信息,如何對資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等。
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方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和能力,特別是哲學素質,使學生能夠學會系統思維、逆向思維、辯證思維、頓悟思維、發散思維,為學生探索新事物、培養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構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同步發展的大學生可持續發展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建設模式。
由不同創新能力層次的學生組成一個創新團隊,在科技活動中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重創新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入門一提高一競賽一科研”的創新能力培養。
在教研過程中,有計劃地組織有學生代表參加的教研活動,采納學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和正確建議,及時調整實驗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提高教研的實效性。
管理的目的在于如何有效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如何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從而使活動產生最佳的組織效應。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采取什么樣的管理體制直接影響到活動的系統化、規范化和制度化,也直接影響到活動的成敗和活動的效率。建立健全組織管理機構是推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不可缺少的組織保障。
完善的、科學的制度是搞好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保障。對于機電類大學生科技創新,在相關制度建設方面明顯滯后。因此,推進、完善、優化和創新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相關保障制度對于深化活動的開展,提高活動的質量和建立長效機制是十分必要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加強軟件的建設,也需要加強硬件的建設,
機電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處在一個復雜的環境之中,可概括為社會的大環境和學校的小環境。能否協調好它與外界環境的關系,是活動質量能否正常體現的前提條件。因此,努力營造烘托良好的創新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而不斷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為此社會、家長、學校和教師等都要提高認識。本文僅僅是對機電類的大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性進行詳細的介紹,然而創新并不僅僅局限于機電類對于所有的大學生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