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香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中學北校區,江西 贛州 341100)
高中地理課程將地理環境與人類生活聯系在一起,其主要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一定的方法去分析地理問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很多學生認為地理不重要,他們覺得只要考前背背就能通過考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學生可以形成連貫的地理知識鏈,也能更加深刻、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知識相較于初中地理知識,內容更為復雜、知識連貫性強,并不是單單靠背誦就能掌握的,還需要學生們在課上動腦子,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可以把一些符號、難于理解的概念用圖畫表示出來,復雜的知識點用一張圖表示出來,這會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也會讓他們理解課程結構,在學習之前就掌握學習思路,能夠有方向的學習。思維導圖的形式新穎,借助新媒體技術還可以加入不同的圖畫、音效等,這可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習地理知識。
高中地理知識復雜、抽象,學生記起來會有一定難度,而思維導圖正好把復雜的知識簡化,通過圖畫的方式加深學生的記憶。僅僅靠零散的知識記憶會加大背誦工作量,學生記起來也沒有邏輯,最后死記硬背的結果就是暫時性記憶,很快就會忘記之前背的內容。
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老師可以學教學生幾年、十幾年,但是終究有一天,學生要離開老師,面對新的知識,學生只能靠自己學習。思維導圖能夠培養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意識,老師在引導學生構建幾個思維導圖之后,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構建思維導圖。這種方法不僅能應用于地理課程,還可以應用于其他課程,以及以后對于新知識的學習。
課前預習十分重要,如果課前預習不好,那么以后的聽課、復習都會受到影響。老師可以先給學生一個思維導圖,讓學生在學習本章內容之前根據思維導圖去自己查找資料、學習本章內容。學生首先根據思維導圖了解了本章的知識框架以及老師的講授思路,在預習的過程中勾畫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問題,在課堂上著重聽這部分內容,這樣才能有重點的學習,也會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全球氣候變化》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在講課之前可以先把本章的思維導圖給學生,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去預習課本內容,通過查找先關資料解決預習中的問題,老師可以以時間軸為主線,把全球氣候的變化通過思維導圖畫出來,以地區為分支,讓學生同時也要開闊視野,學習地區間的氣候變化。當學生已經熟悉這種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之后,老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制作思維導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點的掌握,也有助于學生開圖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老師在講授新一章的內容時,可以把本章的關鍵詞、學生問題作為枝干,這樣老師就能有重點的去講解課本,學生也能清楚地知道本章的學習重點是什么,有側重點的去聽課。課本知識包含內容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引申出很多內容,但是課上時間有限,老師不可能講的面面俱到,老師只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講授重點內容、學生存在疑問的內容,但這并不是意味著其他老師沒有講到的內容就不重要,學生就可以不學習,學生應該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去搜集資料,自己學習,這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
例如,在學習《氣壓帶和風帶》這部分內容時,老師可以把以各個氣壓帶和風帶為分支,在課堂上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介紹它們的特點、為什么會這樣分布等問題,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在學習時就應該明確本堂課的重點,結合預習情況,把自己不懂的問題記下來,課下請教老師。思維導圖提高了課堂效率,明確了老師的教學重點與學生的聽課重點,對于一些課上沒有講到的內容,學生也要自主學習。
課后復習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方面。古語云“溫故而知新”,對于舊的知識,我們應該時常記憶。科學家總結出的記憶曲線表明,如果我們長時間不復習所學知識,那么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對它的記憶就幾乎為零,也就是說我們之前做了無用功。地理知識內容多且復雜,復習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構建知識導圖,老師可以把各個章節零碎的知識串聯起來,讓學生復習起來更加方便。
例如,在學習完《地球上的天氣》這張內容時,老師應該及時安排復習課程,根據思維導圖,把之前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督促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復習所學內容。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把之前所學的知識聯系起來,能夠歐加深記憶、加深理解。
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給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便利,但高中生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學習方法,這樣在以后沒有老師的學習中才能適應。老師在一開始可以構建思維導圖,后期老師應該留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在小組內交流、合作,共同構建思維導圖,然后根據自己構建的思維導圖去學習知識、復習知識。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都不一樣,學生可能構建出不同形式的思維導圖,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