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宵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縣機關幼兒園,浙江 溫州 325400)
親子作業顧名思義是由親子共同參與的,它不僅在于讓家長配合完成布置的任務,更多的是要促進親子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師布置的親子作業應把情感目標放在首位,讓家長和幼兒通過一些有趣的游戲、有意義的活動來激發親子間的交流、合作,增進親子間的感情。
有些家長反映親子作業比如買盆栽、做卡片之類的還行,但是要制作海報、教玩具等對他們來說就非常的困難。因為家中的材料工具是否俱全,能否在規定時間內上交都要考慮。教師在布置親子作業時,說明不充分,指導性不夠,或者孩子回來表述不清楚都導致家長不能很好的理解作業的目的和要求,而家長們礙于面子不好意思跟教師交流,最后只能憑經驗去做,南轅北轍。
現在絕大多數的幼兒園都比較注重環境布置,追求教育成果的外顯,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也往往追求成果的顯示,從而導致了活動形式的局限,親子作業采用最多的就是手工制作。其實親子作業應包含更多的內涵,像參觀、資料收集、勞動實踐等都屬于親子作業的范疇。
親子作業基本上都是教師為指揮,幼兒和家長配合。親子作業的目的往往是為了迎合教師的需要而很少注重孩子的需要和家長的需要。
親子作業往往局限在一個家庭完成,其實也可以鼓勵以幼兒團隊或者家庭團隊的形式進行合作完成。
家長們在百忙之中完成了親子作業,但教師往往在應付完幼兒園的考核之后就對親子作業不聞不問了。這會導致家長們對待親子作業的熱情也會慢慢的減弱,完成的質量也會越來越差。另一方面,教師在評價親子作業的時候過分的注重作業最后的成品而忽視了作業的過程,導致家長們之間相互的攀比,形成了對親子作業的偏見。沒有形成適當、有效的評價和家園的反饋因而打擊了孩子和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在實施親子作業的過程中,注重親子作業的選材,注重幼兒情感能力的提升。如主題“親親一家人”中就可以布置“我幫媽媽捶捶背”,“我幫爸爸倒杯水”等增進家人情感之間的作業。利用節假日,布置材料收集等親子作業,激發幼兒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傳承,提升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比如手工作業,事先教師應讓家長了解這個手工制作的目的和教育意義,激發家長的認同感。指導分配家長和孩子在親子作業中的角色,引導家長鼓勵和幫助幼兒完成,讓家長調整心態,更注重加強和孩子的交流和互動。
首先,教師在設計親子作業時,要以開放的視野,遵循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的理念,設計出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具有趣味性、實踐性、綜合性的內容。教師不要為了布置環境的需要而布置形式單一的親子作業,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幼兒的認知最近發展區,注重幼兒能力的提升和習慣的培養。幼兒園階段是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布置親子作業,側重幼兒在常規、習慣等方面的培養,能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布置不同層次的親子作業。比如利用“三八婦女節”這個節日,各年齡段的親子作業就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小班的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愛感受,喜玩耍,親子作業定位在情感體驗方面,給媽媽捶捶背、洗洗腳,給媽媽一個大大的擁抱,說一句,“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您”,讓幼兒感受母愛的偉大。中班的幼兒認知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有所提升,因此中班幼兒設計作業時可側重收集我媽媽喜歡的東西,和親子小制作。大班的幼兒邏輯思維占了主導,認知能力和社會性也達到了較高的發展。更應注重孩子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設計親子作業時可采用的是“我為媽媽買禮物”。可讓孩子去超市去商場等為媽媽挑選禮物,激發孩子社會交往能力。
再次提供多種方案。由于每個孩子與家長的特長和環境不同。他們的能力、興趣和專長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親子作業時可以尊重孩子家長的想法。家長們可以自主選擇,多樣性的開展親子作業。
1.以往的親子作業上交之后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就是有教師來點評。其實對于家長來說完成親子作業只是想要配合老師的工作,如果上升為比賽項目,那就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的壓力和排斥。因此在評價環節也可請孩子們來參與,比如手工作業就可以由孩子們來當評為評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如:《水果娃娃》主題,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制作了“水果娃娃”,由于水果放置的時間有限,展示的時間并不能太久,那如何再繼續發揮它的價值呢?請幼兒來當評委評選出“最美水果娃娃”,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家長們也能充分尊重孩子們的評選結果,再根據結果頒發小禮物鼓勵,使整個活動有始有終,充滿趣味。
2.及時對幼兒的親子作業進行交流和反饋。家長在上交親子作業時要及時的感謝,體諒家長在百忙之中完成作業的不易。對于完成質量好的親子作業,當面或者利用家長交流平臺進行表揚,及時肯定家長的積極配合。
3.尊重每個親子作業的過程和成果,教師可以在班級里組織交流會,請幼兒講講和爸爸媽媽完成作業過程中,發生的趣事,以及自己學到的東西。及時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把它們反饋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原來在這過程孩子無形的收獲和成長。
4.留下成長的足跡。親子作業交流展示過后還可以收集起來,活動結束或者學期結束的時候可以裝訂成冊,發放給幼兒,家長們在翻閱孩子幼兒成長檔案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自己與孩子共同參與的痕跡,深刻體驗孩子的每一步成長。
幼兒園的親子作業有其特殊的意義和價值,我們要充分挖掘,揚長避短,讓適宜的親子作業真正架起家園共育的橋梁。通過不斷的探討和研究愿教師、幼兒和家長都能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