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瓊
(蓬安縣相如幼兒園,四川 南充 637800)
在幼兒園工作的時間里,不斷的循環小班,中班,大班的教學,在嚴格執行《指南》要求的同時,也在實踐中有了一些經驗和感悟。從孩子入園開始,托班幼兒剛剛離開父母,情緒是很焦慮的,沒有安全感,隨著孩子一天天的成長,他們的所需也會隨著社會環境的影響而不斷的變化。當幼兒成長到三歲的時候,這一階段的自立就多是由于孩子的任性所表現出來的。在這一時期的寶寶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那么處在這一階段的幼兒父母要如何幫助寶寶學會控制情緒呢?下面就分享一下適合3-4歲幼兒的教育方法,供大家互相學習。
指令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每位家長都會面臨的事情,因為孩子的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對于父母,老師的指令總是不能自始至終的完成,但是作為父母,老師,不要由于孩子沒有堅持完成這個事情就盲目的責怪孩子,而要對孩子所付出的每一個努力,取得的每一個成績,都要表現出肯定與贊賞。來自于爸爸媽媽和老師的贊賞會促進孩子更好的完成任務。當然,給予孩子的任務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可以把孩子的水平估計過高,要遵循3——5歲孩子的年齡特點,語言,藝術,體能發展水平,同時要注重孩子當天的身體健康狀況,注意觀察幼兒完成任務的能力水平,來做好下一階段幼兒的指令任務。
對于三歲的幼兒,由于幼兒的發展水平不同,在完成任務時會有不同的效果,完成的速度也是有差別的,對于未能完成任務的幼兒,可以適當的對未完成孩子進行懲罰,但是懲罰要有度,這個“度”,需要家長和老師好好把握。不可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不可以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可以時間過長,有時不要讓孩子體會到過于漫長的懲罰期,但為了避免事態的嚴重發展,讓孩子少受一點挫折的教育也是好的,不過時間要短,要實行有效的懲罰,懲罰結束后還要想辦法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情上面。不要讓孩子還在不良的情緒中參加活動,迅速的轉移孩子的注意目標,將孩子帶到愉快輕松,自由愉悅的環境中,培養孩子的情緒的自我修復能力。
三歲孩子能夠主動參與,積極活動這是一種良好的情緒,對活動感興趣,能和同伴談論,交流,同時能進行一些協作,合作,同樣是一種良好情緒的表現,在完成任務的時候,有成就感,有自信心,能夠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樣也是良好情緒的一種表現。所以在活動中,對于孩子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樂觀參與,同心協力,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給予及時有效的評價或者表揚。以此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語言交際能力。
比如在開飯前要讓孩子作好飯前的準備工作,洗手擺放好寶寶自已用的小餐具、洗好后的小手不亂摸東西等著開飯等。還有就是,四歲寶寶的典型性是對于游戲會更加地關注。當孩子玩得正有勁的時候,想讓他們放下或是停止就會變得格外的困難。因為四歲寶寶的自主意識已經很強了,他們明白自已想要什么,所以如果家長強行的制止就會換來孩子更加強烈的方式來抱怨。有時孩子想要滿足自己某一需求時,還會用隱瞞事實的真相來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他們并不知道這是錯誤的行為。
由此看來,對于這一時期幼兒的教育,父母要盡量配合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需求要與他人的達到平衡,可以這樣做。其一,就是給予寶寶充足的時間去玩游戲,等游戲結束后再去做其他的事情。其二,就是這一時期寶寶的哭鬧往往都是帶有目的性的,在孩子哭鬧時不要過于關注,也不要有明顯不同于往常的反應。其三,就是對于孩子的謊言和欺騙行為要冷靜地對待,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有這種行為是正常的現象。
當然,從孩子四歲起的教育時就可以適當地嚴格一點,因為孩子在四歲前還不了解這個社會的規則與行為后果之間的聯系。對于但凡孩子違規的行為,父母的處置就要做到言行一致,不要光口頭上說要如何如何,卻從來都不落實至好到真正的行動上,對于孩子父母要做到言出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