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芬
(長壽區第三實驗小學校,重慶 404100)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容易被一些新鮮的、奇異的、刺激的事物所影響,他們的注意力保持的時間很短,這是他們的天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注意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怎樣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課堂上呢?我就試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豐富多樣的數學游戲活動,既有利于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時,選擇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己學到的數學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二)”時,授課前設計“給新朋友找家”:課件出示長方體、正方體、三棱柱、圓柱,指一名學生到講臺前把信封里裝著的平面圖形逐個抽出來,其他同學根據抽出的圖形說出該把它送到哪個家里,通過這個游戲來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面”從“體”來的思想。
又如教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六課時“比較數的大小”時,我設計了“抽數字卡片”游戲:把全班分成兩大組,每組派一個代表上講臺前抽卡片(課前教師為每組各準備了一個裝著0—9的數字卡片的信封),每人抽兩張貼在黑板指定的方框里“ ”組成兩位數,看誰組成的兩位數大。游戲分三個層次:(1)第一、按規定先把第一張貼在個位,第二張貼在十位上;(2)第二、按規定把抽的第一張貼先在十位上,如果抽的數字卡片是相同的,再抽貼在個位上,數字大的,這兩位數就大;如果兩人抽的數字不同貼在十位上,數字大的,這個兩位數就大;(3)第三、兩個代表抽出的數字卡片在本組成員的建議下自由貼。這個環節學生既緊張又激動,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又能鞏固了所學的新知識。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愛聽故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經常把教材上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編成一個個故事,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蘇教版第一冊17頁 “0的認識”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出示教科書上的小兔采蘑菇的情境兔,而是邊出示老貓和小貓釣魚的情境圖,邊講故事:“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今天黃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有一天,陽光燦爛,貓媽媽和小貓背著魚竿高高興興地來到小河邊釣魚。貓媽媽非常安靜的坐在河邊,聚精會神的在釣魚,小貓也學貓媽媽的樣子,坐在貓媽媽旁邊釣魚。一會,貓媽媽就鉤到了一條大魚,而小貓這時候看到飛來一只美麗的蝴蝶,就跑了過去抓蝴蝶,結果沒有抓到。然后又回到河邊釣魚,過了一會,貓媽媽又鉤到一條大魚,而小貓又看到了一只蜻蜓,又跑去抓蜻蜓,結果還是沒有抓到。再回到河邊釣魚。……誰能幫老師把這個故事講完?”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語,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有的說小貓不專心釣魚,最后一條魚也沒釣到,有的說小貓玩累了,以至于釣魚時睡著了等等,總之當太陽下山了,要回家的時候,貓媽媽釣到了好幾條大魚,而小貓一條也沒有釣著,“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去了”。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每個學生,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兩只水桶,一只裝著5條大魚,另一水桶空空的,讓學生數一數貓媽媽釣了幾條魚。小朋友在數貓媽媽和小貓釣到的魚的只數的時候,“0”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學生接受了。在最后,我還讓學生說一說小貓這樣做好不好,讓他們懂得要認認真真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道理。
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但他們好動、好奇心強,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敏感。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直觀教具、電化教學及操作學具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多少的應用題”時,我讓學生先擺10個正方形,然后在下面擺6個三角形,并向學生說明擺的時候要從左邊起,把正方形和三角形一個對著一個地擺。我向學生提問:“哪一行擺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正方形哪一部分和三角形同樣多?請你們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互相檢查一下,看看畫得對不對?再畫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的部分。”接著問:“同樣多的有幾個?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幾個?”再啟發學生想:正方形比三角形多,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由哪部分組成的?多的部分是幾個正方形?從而使學生直觀地看出正方形多、三角形少,正方形可以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三角形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三角形多的部分),從而體會到多的數能分成兩部分,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如電子白板形象具體,動靜結合,交互性強,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人是需要鼓勵的動物,當我們受到鼓勵的時候會極大的提高我們的自信心和繼續下去的動力,學生更是需要鼓勵,當他們受到肯定的時候,會極大的提高學習的動力,作為家長和老師不要吝嗇你們鼓勵話語,你們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除了語言激勵,教師還可以獎勵一些小紅花;或在課本上印上笑臉;或積分,達到一定的分值就可以向老師兌換學習用品。激勵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味地行獎勵教育,這很容易養成學生的得失之心,不利于良好性格的養成,當然如果執行得當的話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生快樂自主地學習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