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萬
(重慶市墊江縣武安小學,重慶 408300)
新課改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難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笨梢娮鳛檎n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課堂提問,對于語文教學是多么重要。課堂提問是否有效關系到是否能活躍課堂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生掌握知識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開啟學生心靈,誘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開發學生學習潛能,實現師生之間情感雙向的交流??梢娮⒅卣n堂提問的藝術性是教師走向教學成功的一條有效途徑。
然而,試看我們今天的課堂現狀,一個毫無價值的問題、串講串問充斥著整個課堂,好端端的一篇美文被這些毫無價值的問題割裂得支離破碎,好詞佳句、精彩段落、精妙的表達也隨之消失在這些繁瑣的發問中,這樣學生完全失去了自主質疑、探究的積極性,常常忙于應付教師提出的問題而忽略了認真地讀書,自然也就失去了品味、感悟的過程。那么,到底是問還是不問呢?答案是肯定的。關鍵在于“怎么問”、“問什么”,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領會新課標,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每一問題:內容要精當,角度要新穎,方式要靈活,問在學生 “疑”“惑”之處,“欲知”“求知”之時,這樣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其積極、主動地探究,在自我感悟中獲取知識,學會學習。下面就課堂提問結合我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些做法與體會。
課堂提問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深化教學內容、落實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師生雙邊活動。每節課都有其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向,這也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提問要有明確的出發點和針對性。其出發點就是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性就是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篇課文可以設疑的地方很多,但不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設計出緊扣目標的關鍵性問題,還要把問題提準,使各教學環節組合成有機的整體,產生合力。例如《匆匆》一文的重點問題是討論從匆匆一詞中體會到什么?如果學生通過聯系實際體會到了其中的含義,學習這篇課文也就輕而易舉了。
我們在導入新課或在教學關鍵處設置懸念,既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又可以在平淡處引出新奇,猶如在“迷宮”里亮起指路明燈,使學生在頓悟后領略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例如我在進行《遇者的三個電話》的教學時,我向學生講述了發生在美國的9.11事件,其中有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一個銀行家愛德華在生命的危急時刻打了三個電話,當講到第三個電話時,我戛然而止,然后問道:“大家猜猜,第三個電話是打給誰的?會說些什么?一時間,學生議論紛紛,都想知道答案,接著我又告訴學生,想知道答案,就去書里看看吧,就這樣激發了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需要心理,引發學生迫不及待地閱讀探究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如果問題拆得細碎,問得過淺,過濫,不僅使學生感到零亂無味,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一要注意問題的歸類整合,盡量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雜”;二要尋找突破口,提到刀刃上,一語中要害;三要體現一定的容量或較大的面,四要面向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去發現,在小組合作中討論,在交流中感悟、延伸。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或學生的實際,較易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或不好發言的學生回答,難的問題讓優、中生回答,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跳一跳,思一思,摘桃子”,一般情況下,先叫中等水平的,中等生答個八九不離十,再請較好的學生補充,優等生留著答問“卡殼”時解“危機”時使用
課堂提問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師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方法,既拓寬學生思維的空間,又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善于把課本知識與課外有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以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這樣,孩子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被老師調動起來了,并激發孩子獨立思考。
“善于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問題的設計要先易后難,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有層次,有梯度。如登山一般,搭級而上,循序漸進,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過程,由易到難地回答問題,這樣有利于讓學生正確掌握所學知識,有助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把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新的臺階,因而設計問題必須在問題的難易上下功夫,讓人人有思考的機會,個個有答問的條件,每個學生的答問都能顯示其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在教學過程中,究竟該采取什么樣的提問方式,還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去實踐,探索和完善,只要我們能準確地把握課堂,因人而異,因教育而行,講究提問的藝術,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問題,就會讓自己的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