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文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筑系
江南蘇派建筑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重要派別之一,蘇派民居也是江南古城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素來以擅長精細復雜的中國傳統建筑工藝而聞名于世。這也使得蘇派建筑有著多樣的建筑藝術和精致的裝飾手法,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蘇派的雕刻技藝。本文以蘇州東山鎮的“春在樓”為例,解析其中運用的雕刻藝術。
“春在樓”是位于蘇州東山鎮的一座雕花樓,是蘇州富商金錫之的家宅,于1922 年開始修建,由“香山幫”匠人歷時三年建造完工。春在樓采用了豐富的雕刻裝飾,讓整座樓看起來美輪美奐。然而中國傳統建筑在各個朝代都有明確的形制等級要求,大門、正房開間、裝飾、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得僭越。所以人們只能在建筑裝飾上做文章,或采用昂貴的木料和石料來作為建筑材料,或雕刻各種精美繁復的裝飾紋樣,以此來彰顯主人的渾厚財力和高雅品位。由此也產生了“雕花樓”這種特別的建筑形式。
雕刻是蘇派傳統民居中最為常用的一種裝飾手法,從材料的選擇上來分類,主要可以分為石雕、木雕和磚雕等類型。不同材料的雕刻運用的手法和位置也有所不同。
蘇州石雕是中國雕刻藝術之一,是江南石雕的縮影。蘇州石雕不求彰顯于外,而求自適于內,形成秀麗雅致的特色石雕。
3.1.1 粗石石雕裝飾部位與樣式
粗石石雕主要是被用于建筑構件之中。材料選擇的原料多為產自當地的金山石,后花園中的假山用的是太湖石。粗石石雕在春在樓中運用在許多地方,例如門樓的門框、地面的鋪裝、柱子的石礎等。春在樓的粗石石雕大多比較簡潔,但在其他精美的裝飾對比之下也起到了一種調和的作用。例如,雕花樓的柱礎少有裝飾紋樣,以幾何形體為主,有加以束腰的缶形、石鼓形、扁平形等,這些柱礎主要用于主體建筑之中。還有一種略為復雜的柱礎是出現在后花園里的蓮座形。從裝飾紋樣上來說,有蝠紋、壽紋、花草紋、如意回文等寓意吉祥的紋樣。
3.1.2 細石石雕的裝飾部位與樣式
細石雕刻主要用于家具和擺件之上,主要用于春在樓庭院里的桌椅等處。紋樣也是以花草紋、蝠紋、如意紋等紋樣為主。后花園的假山工也很特別,工匠們在很小的一片假山上雕刻出了不少動物的形象,不同的觀賞角度有不同的驚喜,各種動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也不禁感嘆匠人的鬼斧神工。
木雕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講,木雕作品是實用和美術的統一載體。木雕在滿足實用功能的基礎上也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同樣的木料在不同的工匠手里也會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形式。
3.2.1 大木作木雕的裝飾部位與樣式
大木作木雕是對木構建筑結構部位的一種裝飾手法。從材料選擇上來說,由于對承重能力和搭接要求比較高,春在樓大廳主要選取的是黃楊木等木料。從裝飾部位來說,主要是針對梁、柱、枋、飛檐等屋架結構的部位。不同部位木雕的精細程度也不盡相同,位于屋頂的部件,由于視線和光線較暗的原因,多用圓雕和高浮雕等凸顯體積的技法,相對來說粗糙一些。這也體現出工匠對雕刻藝術的靈活運用。
3.2.2 小木作木雕的裝飾部位與樣式
小木作是除去大木作之外的建筑裝飾部分了,室外的被叫作外檐裝修,包括窗扇、欄板、檐下的掛落等,室內的被叫作內檐裝修,如隔斷、天花等。小木作相比于大木作,對于雕花的要求更高了,手法也更加多樣,例如有透雕、線雕、浮雕、圓雕等等。春在樓小木作雕刻的內容大多是以傳統典故和山水人物為主,其中前樓一層的長窗和短窗上雕有二十四孝的故事人物各個不同,栩栩如生。
磚雕是以磚作為雕刻對象的一種雕飾,它是模仿石雕而來,但比石雕更經濟,省工,因而在民間建筑中也較多被采用。“精、雅、細、氣”是蘇派磚雕的精髓所在。磚雕應用的范圍很廣,如照壁、門頭、什錦窗、墀頭、檐板、廊心墻、山尖、院墻、透風、屋頂等部位都可使用。春在樓的磚雕門樓被喻為是“華夏第一磚雕門樓”,整座門樓氣勢宏偉、制作精美,它的磚雕立體感強、刻畫精細、內容豐富,是整座樓磚雕藝術的集中展現。除了磚雕之外,還有一種純粹用來裝飾的磚細。是在春在樓花園的東照墻上,鑲嵌有一塊磚細“停云隴”:一條蛟龍從云水之中探首而出,整個磚細繁復精美,令人忍不住駐足欣賞。
蘇派建筑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集大成者,是中國特色和歷史傳統的載體,而雕刻技藝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蘇派雕刻題材豐富廣泛,有神話典故也有來源于生活;雕刻技法多樣,風格精致風雅、細膩生動。創新需先知舊,只有深刻了解和認識傳統建筑藝術和技藝,才能創造出具有底蘊和文化的新藝術。傳統雕刻就是為我們創新不斷提供靈感的寶庫之一,值得我們不斷去發掘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