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靜
(南陽蘇派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河南 南陽 473000)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隨著人口規模的逐年增加,導致了自然資源不足甚至枯竭,以及生態環境遭到各種程度的破壞的局面,為了控制這種局面加劇的速度,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步伐,國家近年來多次強調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社會各個領域中都遍布節能環保的理念。同其他領域一樣,人們也越來越重視綠色環保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應用。要想從當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加強新型綠色節能技術的應用是改善當下局面的一個必然選擇。
眾所周知,建筑工程施工中經常會產生一些垃圾。這會對環境造成各種方面的不同程度影響。建筑工程施工由于工程材料消耗量巨大,這種消耗背后所需要的成本和所帶來的影響,是造成環境破壞的主要原因施工產生的廢水,若不經過特殊處理直接排出,則會對河流產生污染,進而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用水。再者,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也是無法避免的,這也會對居民的生活產生困擾。最后,建筑施工的進行和完成都離不開能量的供應,大量的燃油燃煤會加對大氣層的污染,空氣質量也將受到影響。近年來,霧霾的加重就是大氣污染比較嚴重的體現。
對于建筑施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僅民眾反映過,有關部門也曾明令相關規定。但由于人員復雜,這方面的管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環境污染越發加劇,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但這種情況并未引起相關人員的足夠重視,對施工隊伍懶散敷衍的行為也只是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因此導致今天這樣局面,建筑施工企業中管理層也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
雖然我國目前發展快速,但我們不能不承認,由于人口規模巨大,我國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隊伍。這就代表著我國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短板,尤其是能源這一塊。為了適應我國目前發展需要,新型綠色節能的建筑施工技術應用為這種局面帶來了希望的曙光。我國目前正處于城鎮化發展加快,建筑規模和建筑面積的不斷擴大的這樣一個局面,新型綠色節能技術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應用也顯得相當有必要。這可以降低環境污染程度,有利于建設一個環境友好型社會。
與此同時,這對于我國的建筑行業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向高端環保方向發展的好時機。將新型綠色環保技術引入建筑施工確實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但從另一方面想,我國在綠色環保建筑行業上的進步,不也正充分的說明了,我國目前的發展水平能夠很好的滿足現代居民的生活要求,建筑技術在不斷改良和精進。這在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暖方式的選擇在采暖工程中一直是懸而未決,尤其在寒冷的東北地區,采暖工程的實施一直都以大量的能源和資源消耗為代價,長期下來,這種情況也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但新型綠色節能技術的運用對于改善這種情況不失為一個好方法。目前大部分采暖主要是以熱水采暖為主,但這種采暖系統的弊端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僅會浪費大量的水資源,保暖效果也不夠顯著,再者當前水資源急劇減少,這種采暖技術顯然不能適應當下的發展。新型綠色節能技術采用套管連接循環管道的技術,不僅滿足了人們的供暖需求,也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太陽能,風能,水能。近年來,由于石油等各種礦物的過度開采,可再生能源面臨枯竭的危機。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解決了這個難題。最廣泛的應用便是太陽能了,太陽能熱水器以及普及到各家各戶,街道上也安裝了太陽能集熱板,用來電燈照明在建筑施工中,可以在房屋陽臺或者外墻等合理的地方安放太陽能裝置,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除此之外,冬天可以利用太陽能地板儲存太陽能這一功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給室內提供適宜的溫度,減小室內外溫差。同時,建筑遮陽技術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可以有效降低太陽對建筑物輻射的損壞程度,同時有效降低空。調能耗,大大發揮了節能環保的功效,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帶來了健康舒適的感受,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
建筑施工多采用的是化工產品,化工產品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和放射性物質,長期處于的環境下,對工人的健康有著極大的損害。從這一角度想,引入新型環保的綠色的建筑材料也十分有必要。安全的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順利開展的基礎與前提,也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必要條件。新型綠色材料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建筑工程結構的性能,也降低了工程施工建設成本。可以在墻體最后一遍刷漆時選用無毒害,無甲醛,綠色的涂料,保障施工者的健康,創造出一個綠色安全的環境。
要想保障新型綠色環保技術的建筑施工中的順利應用,首先要做的便是轉變有關錯誤的思想,強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能以經濟效益為前提,要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要在做好技術施工方案的同時,還要規范技術管理,完善施工隊伍的管理制度,要注重施工人員的自身素質。這樣更有利于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和施工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也為共同建設綠色建筑產業貢獻一份力量。
綜上所述,基于我國能源的基本現狀以及全球生態環境的走勢,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為了提升建筑企業市場競爭優勢,新型綠色節能技術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引用是利大于弊的。此次做法,一方面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破壞,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速度,最終推動建筑行業的綠色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