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民
主持人/鹿兒 關注郵箱:jinqiuluer@126.com
每年3月份的上半個月,全國兩會都是最受關注的。今年的全國兩會,都有哪些與健康養老相關的重要信息:
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5億。要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餐助行等服務的機構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區應配套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讓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后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6日上午10時在梅地亞中心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會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剛才寧主任也提到了要促進養老育幼方面的消費,但是在我們采訪過程中了解到,在大城市養老院“一床難求”,城鄉嬰幼兒育幼方面的服務還有所短缺。請問,發改委下一步在養老育幼方面有怎樣的政策考慮,來解決這“一老一小”的難題呢?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回應:
您講到的“一老一小”問題是最大的民生,我們每個家庭都面臨這樣的現實問題。剛才何立峰主任在回答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問題時,已經分析了這方面的潛力和要采取的措施。黨中央、國務院對城市養老院“一床難求”、托幼托育能力不足等問題高度重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個部門共同推動出臺了一個民生領域補短板的行動方案,就是剛才何立峰主任講到的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八大措施之一,將通過“增能力、提質量、優結構”等一系列綜合措施,加快解決養老育幼這個領域總量不足、質量不優、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一是增加養老育幼服務能力。政府將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放寬社會資本準入,多措并舉增加服務供給。今后三到五年,將大幅度增加各類養老服務床位,通過城企聯動等方式,使普惠性養老床位增加一百萬張以上。實現幼兒園學位能力全覆蓋,其中普惠性幼兒園占比達到80%以上。大力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快支持建設一批示范性托育服務機構。
二是著力提升養老育幼服務質量。老人和孩子們的幸福,全社會都非常關心。人們最關心、最擔憂的是養老育幼的服務質量。所以,各相關部門將把提升養老育幼服務質量作為行業監管的重中之重,通過規范服務標準來提高質量,通過加強人才培養培訓來提高質量,通過完善支持政策來提高質量,通過加強信用監管來提高質量。
三是不斷優化養老育幼服務供給結構。政府在保好基本、兜住底線的基礎上,要大力支持非基本養老育幼服務多元化發展,努力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在服務對象和內容上,要促進護理型養老床位達到50%以上,醫養結合的深度和水平大幅提升,示范性幼兒園和托育機構的比例大幅度提升。在能力布局上,要加大對貧困地區、邊遠農村的傾斜支持,消除服務盲區。要更多地發揮社區作用,引導優質養老育幼服務機構進社區。大力發展各類像日間照料、康復護理、助行助餐等多元化社區服務,使社區群眾能夠就近享受更便捷、高質量的養老育幼服務。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3月7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整體收大于支,滾存結余規模仍保持增長態勢。
“去年(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政策執行了半年,調劑額是2400多億元,有22個省份從中受益,受益金額600多億元,適度均衡了不同省份間的基金負擔,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各地基金負擔苦樂不均的問題。”劉昆說。
劉昆在記者會上介紹說,養老金是老百姓托付給國家管理的“養命錢”。為了確保各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今年還要采取一些措施。一是提高調劑比例。要進一步加大調劑力度,將調劑比例提高到3.5%,預計全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進一步緩解個別省份基金收支壓力。
二是加大補助力度。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擬安排中央財政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7392億元,同比增長10.9%,重點向基金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傾斜。
三是彌補收支缺口。對于通過中央調劑和中央財政補助后基金仍存在滾存缺口的省份,將按照中央和地方共同負擔的原則,彌補基金收支缺口。
四是加快規范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我們將不斷鞏固現有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成果,并進一步規范有關政策。在此基礎上,推動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從今年養老保險基金安排情況看,各省份都能夠做到平衡。”劉昆說。
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9日上午舉行記者會,邀請商務部部長鐘山、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副部長錢克明就“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鐘山部長說:發展服務消費,優化服務供給。服務消費是新的增長點,但還存在不少短板。現在,文化、旅游、體育等已經成為消費熱點,還有一些其他的定制消費、網絡消費也都是消費的新增長點。我們要讓這些熱點更熱、亮點更亮。同時,要著力補短板。現在看來,養老服務是個明顯的短板。我國人口老齡化在加快,據有關方面統計,現在我們每年大概要增加800多萬老齡人口,為這些老齡人口提供養老服務,是有很大挑戰的。比如說,全國老齡人口的床位每年短缺200多萬個。再一個短板,就是城市里家政服務,尤其是大中城市雇保姆難、雇保姆貴,要雇一個好的保姆、滿意的保姆是非常不容易的。出現這個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其實,我國農村還有很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但進城很難,沒有專業,沒有門路。所以是“兩難”:雇家政人員難,到城里找工作難。2018年,商務部開展了“百城萬村”行動,組織109個城市與一萬多個村對接,進行家政人員培訓。過去一年,我們幫助農村10多萬勞動力進城就業,這樣既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又減輕了城市家庭的負擔。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把這項工作做好,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遠程醫療,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醫療服務。互聯網進入醫療領域方興未艾,主要在四個方面發揮著作用:一個是遠程醫療,二是互聯網醫院,三是便民惠民的服務措施,四是人工智能。從現在來看,遠程醫療技術普及推廣得很快,對平衡我國醫療資源,在為人民群眾提供及時、優質的醫療服務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現在全國所有的三級甲等醫院都開展了遠程醫療服務,而且覆蓋了全國所有的貧困縣,正在向鄉和村一級延伸。有的省份比如貴州省已經做到省、市、縣、鄉、村五級覆蓋,充分發揮了優質衛生資源的作用,做了許多多年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下一步,互聯網遠程醫療技術發展要解決什么問題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建立行業標準,要有一個考評的體系,確保遠程醫療服務的安全和質量。二是建立一個收費標準,現在遠程醫療服務基本是公益性、援助性、服務性的,下一步要把它變成正常的醫療活動,要立項、要合理定價、合理收費,使企業、醫院、醫生和患者都受益,使遠程醫療這項技術能夠有序地、可持續性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