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婷
(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四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小學階段是學生自主意識初步形成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如果不能使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短期內對學生自身或許沒有太大影響,然而對于學生的長期學習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主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主動學習。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自主能力培養的方法和策略進行探討和分析。
近年來,教育理念不斷改革,新課標中對學生各方面能力均重點提出新要求。作為基礎教學階段的小學課程,近年來除了對基礎知識教學目標的不斷提高外,對于學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綜合提升,也進行了重點關注。特別是“自主”這一項重要學習能力,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對老師依賴性強的特點,學生自主思考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缺失,那么針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就尤為重要。學習會存在于學生人生大部分階段,這是一個長遠的過程,前期老師可以從旁引導,而學習過程中老師不可能始終陪伴。為了防止離開老師學生學習終止的情況發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就非常必要。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擺脫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擺脫應試教育老師主導的教學意識,與時俱進并響應新課標要求,有意識引導學生的自主意識。教學過程中,老師的過多干預,會使學生習慣于對老師的依賴,自主能力得不到培養,將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獨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一方面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體系的教學,一方面積極激發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學習及探索的能力,其次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學生擁有學習自主權,并養成學習自主意識[1]。
蘇霍姆林斯基曾言:“教就是教給學生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的能力,學是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去思考”。現代教育理念就是以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逐漸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視。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傳統教學理念已由傳統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靠攏,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策略及方法,已在不斷進行探索。那么如何轉變學生學習思維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現在就小學語文實際教學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策略和方法進行簡單的分析。
愛因斯坦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學生認識某種事物,并積極探索某種事物本質的一種積極心理傾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情境教學是一種非常值得提倡的教學方式,在兒童精神世界深處都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某種貼和課程實際內容的情景,可以使學生在具體情景中主動探尋問題所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所謂情景教學,就是老師通過借助一些教學材料和教學手段,創造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學習場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發現并從中習得經驗和方法,養成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比如,現在教學中,越來越普及的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創設符合課本知識的視頻、音頻,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更有代入感,而且生動、直觀的形象表述可有效激發學生的聯想及想象能力。通過情景教學加深記憶引起興趣的過程中,主動運用已掌握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小學語文本身就是感情且人文性較強的課程,運用情景教學更能還原課本知識本想要表達或表現的。好的情景設計更能吸引學生主動了解、探索和學習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力[2]。
探索學習以研究為核心,研究探索可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盡量向學生提供探索研究的機會,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在學生探究問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可以先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老師再根據學生的個人喜好,擅長及興趣,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情況分配或選擇適合他們的學習小組,讓學生相互之間就提出的一個或多個問題進行研究,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在這種學習活動中,體驗主動學習的樂趣,可更好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況且學生在寬松環境中更能激發個人學習自主性,更能主動思考和觀察,并討論、分析、設計出問題解決方案,從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3]。
古人曾言:“學則需疑”,質疑問題可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思考及學習能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應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自主思考、探究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克服對課本知識或老師的畏懼感,勇敢提出質疑,培養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形成鼓勵學生質疑的教學意識,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比如老師出示例題,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不斷去質疑,最大化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學生通過自己思考提出問題,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實際教學發現中,小學生想要自主學習的愿望是非常強烈的。學生可挖掘的自主性潛力是非常巨大的。為了學生更長遠的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非常有必要培養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給予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和主人翁地位,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并營造和諧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思考、分析、探索、解決,并逐步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未來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更好的提升自身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