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芳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盛樂鎮西溝門鄉小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想要讓學生愛上語文,教師便要解決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加強對其教育指導為其進行逐一的解決。從宏觀角度來講,教師可以從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興趣的激發、學習方式的轉變從等方面展開綜合性探究,以此讓學生領悟到語文知識探究與課程體驗所突出的魅力,激發其學習探究的熱情與信心,進而讓其逐步適應語文學習,愛上語文學習。
小學語文課程效果不佳的原因有一部分在于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與態度。由于小學階段是學生進行系統化知識學習的初始階段,而語文學科又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綜合性的學科,那么學生學習語文時便會因其難度產生畏懼心理,長期保有這種心理和狀態,便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信心,進而導致其態度的消極,影響其學習效果。讓學生愛上語文,教師便首先要克服學生的心理難關,擺正其語文學習的態度,建立其語文學習的信心,以此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其能夠真正意義上的愛上語文學習。具體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創建民主的教學課堂,基于因材施教的教學戰略,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行分層教學探究,將班級整體學生分成不同的能力等級,并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與任務,以此在每個等級學生的實際能力基礎上對其進行教學培養與鍛煉。以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給予自己的關心,那么他們便會將此轉化成學習的原動力,有了教師的幫助,更有助于學生愛上語文學習。此外,教師要在課堂教學評價階段,積極認可學生的探究成果,給予其努力學習的肯定,并對其出現錯誤的地方進行耐心的指正,逐漸擺正學生浮躁的學習行為,以這樣的德育教學方式培養其良好的學科學習態度,讓其真正愛上語文。
上述內容主要談論了如何從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層面讓其真正愛上語文學習,接下來便可從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層面展開探究,分析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語文學習的熱情與欲望。據此,教師需打破固有的被動化教學模式,將課程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同時在此過程中注重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轉變學生因語文知識的復雜而產生的畏懼心理,引導其逐步突破難關,漸漸愛上語文學習。
基于這種思想,教師可轉變固有的課堂理論性講解模式,積極應用互聯網、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展開教學探究。以這樣的方式使學生的視線脫離于單一且枯燥的課本教材內容,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中的多元資源展現來強化對知識的認知,收獲更為直觀的學習效果。比如在學習三年級教材《富饒的西沙群島》這課時,為了避免學生因為教材的大量枯燥性文字內容而產生的消極學習心理,教師便可提前為學生制作有關本課內容生動且精彩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在從學習中以閱讀與瀏覽的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認知與了解。例如可展現多元圖片或影像資料讓學生了解西沙群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特性。此種方式除了能夠強化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認知外,還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愛國情感,讓其通過對山河景象的直觀瀏覽激發內心共情。教師長此以往用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逐步體會到語文探究的魅力,逐漸愛上語文課程學習。
教師想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課程學習,還需要為其創設互動性的教學氛圍,設置一系列有利于其語文能力提升有課程活動讓其進行深度的體驗,有助于讓學生在趣味性的體驗過程中愛上語文學習,深切領悟到語文學習的魅力。教師可以開展的課堂活動和包括游戲活動、情境劇表演、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以及動手操作活動等多元內容。下面主要從情境劇表演活動的開展入手探究,以三年級教材《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作為教學案例。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的講解,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切領悟其中所體現出的主旨思想,可讓其進行情境劇活動的表演。在前期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境劇的準備,包括角色的分配、臺詞的創編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劇情設定。同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以此種方式讓學生進行分角色的表演,并指導其展現出不同角色的語氣、動作以及行為表現。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每個人物的性格與特點,了解其事態發展過程中的內心思想變化,對每個角色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反思,以此深刻領悟文本內容所突出的教學主旨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為學生開展一些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強化其課程學習效果,還能讓其在課程內容的深度體驗中了解語文學習的魅力,建立其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總的來說,教師想要讓學生真正愛上語文學習,便要從其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興趣的激發等多元角度展開綜合性的教學途徑探索,同時加強對其教育指導,有助于推動其素質能力水平的全面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