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菊香
(重慶市武隆區土地鄉中心小學校,重慶 408517)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讓語文教學和信息化形式向結合,能夠給學生一種自主學習、親身閱讀的學習氛圍以及操作性的平臺。不但加強了學習效率,還能夠改善學習過程,能夠促使學生整體對于知識的學習性。
1.在多媒體器材的幫助下,可以打造更加專注、熱烈的課堂氛圍,牢牢抓住孩子們的視線,全身心投入到語文課堂上,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無疑問,在理想的課堂環境下,學習效率會得到顯著的改善,讓孩子們維持更長久的專注度,杜絕分心、發呆等現象。而在接觸新知識時,不妨憑借準備好的視頻、音樂等,產生足夠的吸引力,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融入進來。
2.創建更加優質的教學情景。多媒體的能夠靈活模擬各類情境,打破距離的阻隔,讓孩子們產生更強烈的代入感,引領他們走進知識的世界里。憑借著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不論圖案還是聲音,都能流暢而真實的呈現出來,從而把枯燥、抽向的文字與符號,轉變成具體、清晰的內容,給孩子們留下最為深刻、直觀的印象,從而更好地吃透知識,戰勝學習上的困難。事實上,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難免碰到瓶頸與困境,而多媒體帶來了全新的突破口,幫助孩子們領悟知識,順利得到進步。
3.多媒體設備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孩子們的思維,打造活躍、陽光的課堂氛圍,給孩子們帶來廣闊的成長空間,釋放自己的才華與潛力。憑借信息器材,將影像、聲音穿插在課堂上,能夠全方面鍛煉孩子們的思維,讓他們形成更加出色的創新意識,得到最大的收獲。
1.多媒體技術無法完全取代個性化教學。要知道,語文教學并不等同于單純的知識灌輸,要把更多精力與心血投入到內心的引導與關懷上。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就離不開包含感情的朗讀,溫暖而真摯的眼神,去觸碰孩子們的心靈,讓孩子們真正沉浸在文學的魅力下,體悟到語文的魅力所在。不僅如此,和諧、緊密的師生關系,更是學習進步的催化劑,這些都是多媒體工具不可能觸及到的盲區所在。很不少老師的思維已經產生了盲區,盲目迷信信息手段,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用多媒體來呈現教學內容,顯得死板而僵化,與播放室無異。毫無疑問,這樣毫無溫度、死氣沉沉的課堂下,根本無法給孩子們帶來最大的幫助,預期的教學規劃也難以落實,無法發掘孩子們的天性。
2.濫用多媒體工具,阻礙了教學品質的進步。不可否認的是,多媒體設備確實能帶來莫大的助力,是教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可這并不代表過去的教學手段就完全無效了。語文是非常特殊的學科,浸染著濃厚的人文與藝術氣息,更帶有很大的主觀感情色彩,光靠冰冷的機械,顯然不可能引發孩子們內心的共鳴,融入到文學的世界中。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如果把目光局限在多媒體手段上,只是來回調換屏幕內容,教學質量肯定也就不盡如人意的,顯得十分片面、淺薄。這就要求老師們堅持與孩子們互動、溝通,分享彼此的心得與看法,從而真正地吃透作品,揣摩、品悟其中的思想與意境。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語感的強化,給孩子們帶來最大的幫助。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多媒體作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語文的課堂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憑借著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如圖片、聲音、視頻等)直觀性與生動性的教學特點,不僅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而且有效地改進了“教”與“學”兩大主體的活動方式,促進了雙方的互動,因而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本文立足于小學生長遠發展的實際,探討了如何深化多媒體的使用效果,以培養具有創造性的、良好文學素養的綜合性人才。
1.不論吸收先進的思路與教學規劃,還是在網絡上查找教學資源,都要立足于客觀條件,緊密貼合實際,融入自身的理念,做出改善,才能發揮出理想的價值。要是盲目移植現成的方案,很容易讓老師產生依賴性,或脫離實際,成為教學工作中的一大阻礙。
2.多媒體設備還無法徹底將黑板所淘汰,后者也具備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事實上,只有靈活運用兩者,起到互補的效果,才能打造出最為理想的教學環境。不能在接受、熟悉的多媒體儀器后,就輕視、摒棄黑板,這樣的看法顯然是淺薄、片面的。
3.要把多媒體放在最關鍵的部分,才能真正體現出價值所在。要是將其當作課堂的主旋律,反復推進課件,反而無法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
4.多媒體無法幫助老師進行互動。不論多么先進的設備,都只是毫無意識的、冰冷的機械,老師應當致力于和孩子們的互動,認真聆聽孩子們的看法與訴求,關注他們的表現,并予以最大的關懷。
顯然,多媒體設備的橫空出世,為教學事業帶來了有力的臂助,讓教學品質得到了本質性的進步,也讓課堂變得更富吸引力。然而,老師們應當理性看待先進的技術,把握好分寸與尺度,妥善運用多媒體工具,與原有的教學措施融合為一個整體,才能斬獲最為理想的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