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震
(河南中醫藥大學 體育教研部,河南 鄭州 450046)
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充分體現了道德教育在教育中至關重要的地位。武德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武術教學中滲透武德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要求。高校武術課堂武德教育與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存在必然的切合點和優勢,武術教育亦恒久承載培育核心價值觀的使命。由于當下從文化認知到文化自信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高校武術教育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存在缺失,學校不重視使學生對中國武術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趨于弱化,高校武術教育界對核心價值觀文化自覺欠缺,學生以武踐行核心價值觀尚未達到自覺的高度,高校武術文化培育核心價值觀沒有得到應有的文化尊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自信匱乏。要改善上述高校武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就要解決現階段高校武術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問題,路徑包含兩方面:一是,將價值觀培育工作穿插到高校武術教育的基本內容形式中,即在武術課、武術業余訓練、武術競賽、和課外武術活動中融入價值觀教育。二是,健全保障機制和社會功能,即通過實踐和人才榜樣的樹立,構建良好的教育環境,通過二者結合解決價值觀內化和外化的問題。
傳統武德的內涵。古代,武德最先是作為軍事倫理思想提出的,隨著時間的遷移,武德的內涵不斷發展變化。所謂武德,是指學習運用武術的人所應遵守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的要求。中國傳統的武德是在儒家的倫理思想和俠士的俠義精神的基礎上,融入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家學派認為武德主要包含”仁、義、禮、信、勇”。所以古代大多以”尊重師長,恪守孝道,扶危濟貧,謙虛謹慎,虛心請教,善待他人”等作為武德內涵?,F代武德含義:隨著社會的發展武德已發生很大變化,很多學者認為武德是”一種生活的美德”, 有的認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思想道德修養”, 還有人認為武德是”體現武者的道德修養和精神文明的行為準則”。中國武術協的《武德守則》中,把武德概括為十方面的內容:熱愛人民,精忠報國;弘揚武術,以德為先;崇尚科學,求實創新;強身健體,文武兼備;遵紀守法,伸張正義;維護公德,尊師愛生;愛崗敬業,勤學苦練;團結友愛,謙虛謹慎;誠實守信,知行統一;儀表端莊,禮貌待人。這些內容既是對傳統武德的繼承與發揚, 也順應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解釋。
武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在漫漫歷史中積淀出來的歷史文化的精髓。武德教育主要包括愛國主義、公民教育、品德教育、強身健體、遵紀守法、尊重師長、謙虛禮貌、意志堅強、勤學苦練、堅持不懈等優秀的品格。從內容上來看德育教育包含了武德教育,武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內在升華,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當前武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文明、有禮貌,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培養一大批有理想有社會主義精神覺悟的公民。武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是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素材之一。
當今武術行業的武德缺失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處于社會轉型時期的傳統武術正在面對一場武德危機。武術業內武德缺失及由其引起的亂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名不副實,坑蒙拐騙。為了攫取利益,武術人和武術商人開始采用惡劣的吹噓手段招搖撞騙,民間武者故弄玄虛,鼓吹本不存在的高超武術技藝;武術商人則借助現代科技傳播手段不負責任地炒作、宣揚所謂的高超武技,以此來攫取高額利潤。(2)競技舞弊。武術競技比賽中出現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現象,屢禁不止。有些運動員在參賽資格上大做手腳,專業運動員去參加業余比賽,大齡運動員與低年齡組的同組,比賽打分也可以后臺運作,裁判員收受賄賂,這些舞弊現象時有發生。(3)打著創新的幌子盲目創拳。近年來有很多拳種打著創新的旗號問世,進而創立了自己的拳系。
(一)突出武術特色 深挖武術傳統文化的育人作用,武德精神貫穿育人全過程。學校要充分發揮思政工作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育人涵養,多措并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做到全程育人、全員全方位育人。以中華體育精神浸潤學生成長,讓他們成為思想過硬、專業突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合格者和接班人。學校要重視教師思政工作隊伍建設,要將思想政隊伍建設納入“人才強校戰略”,強化思政干部培養,提升教師和輔導員隊伍整體水平,著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以傳統武術文化、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和學生社團文化節等品牌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拓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堅持齊抓共管,全員育人,校領導班子成員均分工聯系系級教學單位,其他人員聯系班級,堅持到教學訓練一線聽(看)課,以武德精神為載體,傳承彰顯成體傳統特色文化,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質。武術教練和思想政治理論教師要用情用腦。用情:即上課要有激情,用激情去啟迪學生對未來的期盼,切忌枯燥空洞說教。要根據不同章節教學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活動。用腦:即用腦研究教材,將教材內容與體育人的故事與體育人文精神相結合去講;用腦鉆研學生情況,要研究好、掌握好學生情況,才能實現因材施教;用腦研究社會現實,鉆研社會熱點問題。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武術課堂武德教學中的滲透方法與形式。(1)教師的言傳身教。向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關鍵在教師的言傳身教。教學中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講解清楚、用語規范、言行一致,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而武術教師更應以健康、富有朝氣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學生,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此外,教師還可通過規范的行為舉止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如:①規范語言,即使用普通話和文明用語;②規范動作,即動作正確、熟練并優美;③規范板書,即字跡工整、格式正確;④規范儀表,即衣著符合運動的特點;⑤規范行為,即舉止大方、處事得體;⑥規范環境,即教具擺放有序、場地設計合理。(2)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配合十分重要,不僅體現在共同研究教學內容上,還體現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如教師可以通過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幫助來培養學生助人為樂、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同時,教師還應為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如在武術練習的最后講評環節中,除了讓能力較強的學生做示范外,教師還需表揚和鼓勵有進步的學生,這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信心和榮譽感,從而把學習熱情轉化成學習動力。(3)結合教材特點進行滲透。選擇科學、靈活、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途徑之一。教師應善于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結合起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中,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獨立自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結合學生評價進行滲透。在武術教學中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鼓勵和表揚學生的創新思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當學生犯了錯誤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批評時遵循三個原則:一是不能傷害學生的身心;二是不能使用粗暴的語言;三是就事論事,不能把學生當作發泄對象。只有掌握了批評的機智與技巧,才能使學生自覺接受批評,從而促使他們朝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借助體育活動優勢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第一,體育運動,最講究平等公正,只要上了賽場,大家就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一切憑借個人在運動上的實力見分曉,這時引導學生投身運動當中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體育競技的規則性能培養學生的秩序感,間接培養學生按規則辦事的法律意識;持之以恒的刻苦訓練能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使之逐步體會到運動帶來的身心愉悅,最終改變自己的精神面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把握學生特點,督促學生投入體育活動,在鍛煉和競技中真切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通過體育鍛煉,學生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舒緩情緒,為將來從事工作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更為自己鋪墊了一條追求健康文明生活的道路;體育鍛煉可調節人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緒,減少心理疾病的發生。通過體育來提升自身氣質、增強自信、塑造完美的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