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塔什店中學,新疆 庫爾勒 841011)
很多人在童年時期都會有玩泥巴的經歷,將水和泥土混合在一起之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捏出喜歡的形狀。在現代美術中,這一創作的過程被稱為“陶藝”,要想好好做好這一項教學任務,就要結合相應的陶藝教育,不斷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顯現出陶藝教學的特征和用途,滿足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材施教。
在我國的陶藝教育中,可以將陶藝教學分為兩類:專業陶藝教學和普及性陶藝教學。在專業的陶藝教學中,主要的教學場地是一些藝術類院校和重要的陶藝生產區。而普及性的陶藝教學主要是以一些中小型的教育機構為主,同時也包含了處于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隨著現代教育事業政策的不斷改革,陶藝教育已經融入到課堂當中了,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說,陶藝只是在一些藝術院校比較普遍,對于中小學來說陶藝課程還是比較稀少的。再者說,因為每個階段的學習深度不同,教材又具有單一性,所以陶藝的發展就會相應的受到一些影響。要想發展好陶瓷藝術,就要讓學生們好好感受陶藝的樂趣,了解陶藝文化開拓學生視野,讓“非遺”進課堂,民間藝術進課堂,讓我們充分認識到陶瓷的藝術性和重要性,及時做好陶藝的教育工作,增強老師的教育水平,提高教育效果[1]。
要想做好陶藝藝術的教學,就要先對學生進行藝術的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審美能力和意識的培養。與推理和道德教育相同的是,審美能力的培養也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進行引導和指點,所以在開展陶藝教育的時候要借助陶藝形態來進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審美能力的措施有:其一,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陶藝作品,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能夠迅速感知到陶藝藝術品帶來的美感和震撼力。因為陶藝作品具有一定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所以在學生的眼里是相對比較特別的。在教學課堂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并介紹一下作品的含義以及造型的由來,幫助學生理解陶藝品的美感。其二,陶藝是一種可塑性極高的藝術品,而且還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喜好進行創造,實現多元化的變化。通過這種教學的影響,老師可以不斷引導學生進行獨自創作,也可以鼓勵學生,讓學生參照一些經典的陶藝品進行模仿,加深對陶藝藝術的印象,同時也可以不斷的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2]。
尹少淳教授在《美術教育學新編》中指出:“美術教育是培養創造精神最有效的教育門類之一。”而陶藝教學中制作過程的復雜性具有培養創造力的有利條件。在開展陶藝教育的過程中,首先可以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也可以通過一些實踐教學擴展學生的思維活躍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有更好的創造能力。比如說在教學 的過程中,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欣賞宏偉的兵馬俑、絢麗的唐三彩、高貴的白瓷及現代陶藝作品,同時根據一些經典典故介紹我國陶瓷藝術的由來歷史,通過這些印象較深刻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對于陶藝教育來說,其主要工作不僅是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陶藝的技能,還要在制作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制作陶藝藝術品時,學生通過發現其中的美感來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感知能力,這個過程也需要學生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邏輯思維非常縝密的分析能力。在制作過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細節的處理,充分運用工具,必要時老師要及時的進行幫忙和指導,解決好所出現的問題,提高陶藝教育的效果。陶藝教育動手動腦,寓教于樂,培養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體現了綜合學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也發展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要做好美術教學中的陶藝教學,就要加大對老師的專業化要求,進行陶藝技術的專業化培訓,推動陶藝教育的師資水平提高。要加強陶藝教師的培訓問題,也要做好人才儲備問題,對已經做出成績的學校進行定期交流、展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其次,也要有效整合陶藝教育的資源問題,樹立起榜樣。也可以通過舉辦一些實踐活動或比賽進行宣傳,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激起師生之間的好勝心,促進陶藝水平的提高。最后,也要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陶藝教學。
綜上所述,隨著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初中美術的教育也出現了新形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學會運用一些新穎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實現陶藝教學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