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
(江西省豐城市石江中心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確定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關鍵,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學生對每節數學課的關鍵知識點進行自主探究。在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通過與其他同學的討論與交流,能夠自主分析自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在這一過程中找到有效的學習方式。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讓學生逐漸學會運用思維解析的方式分析數學問題,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年齡以及性格特點,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初步發育的年齡,因此想要小學生完全將注意力投入到整節課上具有一定的難度。而通過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讓學生了解到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樂趣,避免了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理論知識教學方式,自主探究的數學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融入到了數學教學過程中。
新課標要求小學教學過程中以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在這一原則下能夠將純粹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素質教育基礎,不僅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掌握了數學知識,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與同學與教師的交流,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并認識到了合作創新的重要性,同時也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形成的關鍵。多種途徑下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礎。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任務是將數學知識傳達給學生并讓學生學會在習題中運用解題方式,這一過程主要是以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學生只是被動接收知識,不利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作為教學的關鍵點,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關鍵在于確定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創新更多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以“乘法口訣”這一數學教學內容為例,可以在學習這一內容之前拿出幾樣東西,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搭配,并說出一共有幾種搭配,讓學生從這一教學環節中能夠理解“乘法口訣”的基本原理,并通過在這一過程中自主探究物品搭配方式以及于其他同學的討論交流中學會乘法口訣的運用方式,這也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教學手段。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心理和生理發育還不夠成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弱,自然理解枯燥的數學理論知識也較難。教師可以將數學教學知識融入到實際生活中,用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通過生動有趣的生活現象讓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魅力。這一過程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拓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關鍵,既增加了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平行相交”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找來一些街道中斑馬線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平行線的特點,并帶領學生到操場上找到跑道等其他有線段存在的區域,讓學生說出其中存在哪些線段,各有哪些特點,以此引出后續的教學內容。通過這一教學過程能夠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中的關鍵項點進行自我探究,結合生活實際的方法也是拓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領域和重要性,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
由于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使得情境創設這一方法非常適合應用在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進入數學情境,能夠讓學生融入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情境中蘊含的重要數學知識進行自我探究。以“乘除法混合運算”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通過創設語言情景或是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擬組織學生去往游樂園,并提出問題:若是一共有三十名學生去游樂園,每人收取一百元,實際每人花去四十元,還剩多少錢?通過這一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升數學知識趣味性的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對于提升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有關鍵作用。學生不僅通過教師的引導過程激發出了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也由于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拓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用多種新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自我探究,增加學生學習趣味性的同時,為綜合素質的提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