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帥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實驗小學,貴州 畢節 551800)
在小學、中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課程的目的是在培養學生美術技能和審美素養的同時,以美術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認識世界,發現生活美妙之處,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三觀和優良的思想品質。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能對學生當前的學習和今后的發展都有著一定的幫助。并且,學生具有較高的核心素養,也能更加有效的提升當前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水平,為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帶來積極有效的幫助。
當前的核心素養概念主要包含四個內容,分別是: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通過對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觀察,可以清晰的發現核心素養培養之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也為學生今后的發展道路和成長軌跡帶來積極的影響。處于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其各方面能力和道德意識正處在逐步發展的過程中,面對社會上多種多樣的誘惑和可能會產生的消極事件,在其三觀尚未形成的情況下,更容易受到不良的引導。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負責人,生命成長的重要他人,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美術知識,更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從而促進學生的進行全面發展。而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則更是為了順應學生的良好成長所做出的新的舉措,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學習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教師一定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對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在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后,教師可以在進行中小學美術教學時,采用豐富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以能給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教學環境進行美術學習,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達到其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美術教材《我們的校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校園環境能夠和進行描述,隨后,教師提問學生:校園對你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在教師發出提問后,學生踴躍的對該問題進行回答,有的學生會說:“校園是我的第二個家,家里有很多和我一樣年齡的小伙伴,我喜歡校園”,還有的學生說:“校園中有著大大的操場和很多植物,在這個環境學習我很開心”。在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對校園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師隨即引導學生將他們眼里的校園畫出。通過教師所營造的教學環境,能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在學生進行美術創作的過程中,能進一步的加深其思維能力的活躍度,其主要成效便是學生在美術創作中提升了創作能力和美術技能,進一步的完成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學習能力的目標。
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可采取分層模式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和性格的不同,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產生和諧的互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感,從而能仔細的觀察到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心理情況。在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態度分層,并且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案進行設計。例如,在教學小學教材中《我的好朋友》這一課時,教師引導水平較低的學生熟悉繪畫人物的基礎;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則要引導其熟練掌握繪畫人物的細節,進一步實現其美術水平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方式,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更好的掌握學習的技巧和運用知識的方式,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得到了相應的提升,也是逐步實現了美術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育。
中小學美術教學是一門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在生活之中處處都可以感受到美術藝術的存在。教師引導學生產生較高的美術欣賞水平、學習水平,對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更好的滲透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例如教師在教授初中教材中《插圖的藝術》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在我們生活之中,哪里能發現插圖?學生會積極的進行思考并且回答,有的學生說:“在家里訂閱的雜志上有插圖”,還有的學生說:“我們使用的美術教材中就有插圖”。隨著學生的回答,對插圖在我們生活中的參與度也就產生更多的了解,對于插圖也產生了一定的共鳴,進而產生了親切感,對于美術學習也會產生更多的興趣,從而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美術學習當中。長此以往,學生的美術能力不僅能夠得到提升,而且學生的健全人格也會慢慢的形成,核心素養培育目標也會進一步得到加強。
結語: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式逐步優化美術教學課堂,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收獲更好的學習體驗,對今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要不斷的對當前的美術課堂進行優化,積極的融入一些新的教學形式進行美術教學,才能扎實提升中小學美育教學質量,也只有通過在美術教育當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才能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