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艷
(宜賓市筠連縣聯合苗族鄉中心校,四川 宜賓 644000)
現如今,每個家庭都很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并在積極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我國的教育政策不斷更新,并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尤為重視,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將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課堂中進行合理滲透,有效引導學生重視生命、尊重生命。教師通過生物課本知識將生命教育進行融入,使學生正視生物課程的同時更要珍視自己的生命。
針對我國現在的教育發展情況來看,教育進行了多次改革,教育內容也在不斷改革創新,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這也就更利于生命教育的滲透;而且生命教育也能促使學生對自己的生命有正確的認知,通過讓學生了解生命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正確的生命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生物課程就是對生命的研究以及探討,通過對人以及動植物的研究,使學生了解自然界,也進一步說明生命教育與生物學密切相連;另外,對學生生命教育不積極,也會影響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現代社會經常出現學生自虐甚至于付出生命的情況,這就需要學校盡快落實在生物課程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
目前,我國在初中教學課堂中正在進行生命教育,雖然已經施行了較長時間,但仍收效甚微。現在較多的學生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進行傷害自己的極端行為,因此生命教育必須找到正確合理的滲透方式。但在實際教學中,生物教師只是著重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在生命教育的教學時間和滲透深度上卻關注較少。
在生物課堂的學習中,教師要依據教材進行課程教學,因此想要收獲生物教育滲透的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在教材中將生命教育加入進來,學生看到教材內容的增加也會在心理上重視生命教育,并且課本也是學生經常翻閱的學習材料,在課本中加入了生命教育也就意味著學生在翻閱時會經常看到這部分知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對生命價值的認知。尤其初中生在初中階段是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思想觀念不成熟,遇事也容易沖動,因此對學生進行珍視生命的教育是極其重要的。教師對生命的形成和發展進行講解,并結合實際生活中危害生命的現象以及案例進行講述,使學生意識到生命的脆弱并更加珍視生命。
在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生命教育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重視生命。在生物課程中會涉及較多的動植物形成的過程,這些都與人類的生命息息相關,教師將教材中與生命教育關聯密切的內容進行重點講解,使學生明白生命的意義,并在教學中針對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生命教育的內容進行完善,也可以專門設置生命教育主題課程,在主題課程中提升學生重視生命的意識。
生物學科與生活的聯系較大,在生活中實踐性也較強,但在生物課程的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仍是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并沒有真正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并不能取得效果,教師必須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例如讓學生種植一顆小植物,在植物生長的過程中進行細心呵護,通過植物的成長過程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并更加珍惜生命,深刻領悟到生命教育的意義。并且通過近些年的幾起重大自然災害,人們也看到生命的脆弱,教師將這些實踐生活中真實發生的生命事件在課堂中進行講述,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懂得生命的珍貴。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的課堂教學普遍都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生物教師也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生命教育,將與生命相關的、抽象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的輔助進行簡單的呈現。例如,通過生命形成過程的視頻,將包括胎兒形成、孕育、生產的整個過程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課堂氛圍也較輕松。并且教師要針對視頻中胎兒在母體中的發育過程進行詳細講解,學生通過視頻能夠清晰懂得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存在的意義,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生命的理解。
總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去實現的,而現階段教師需要將生物課程與生命教育緊密相連,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并將實踐生活與生命教育相結合,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并真正意識到在生活中要珍惜、珍視、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