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韻
【摘 要】縣域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縣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當前縣域經濟發展與縣域城鎮化建設發展過程來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制約著縣域城鎮化水平的提升。論文主要針對縣域經濟發展與縣域城鎮化優化升級的相關策略進行探究,希望能為縣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Abstract】The county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ounty 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unty urbanization,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county urbanization level.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ounty urbanization,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關鍵詞】縣域經濟;發展;縣域城鎮化;優化升級
【Keywords】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county urbanization;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中圖分類號】F12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2-0094-02
1 引言
縣域經濟作為連接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行政區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單元,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縣域經濟具備完備的經濟功能,是一種綜合性的經濟體系,通過一個個獨立的發展單元共同組成社會經濟體系。縣域經濟的發展情況直接關系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增速。因此,必須要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與縣域城鎮化建設的重視,明確當前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整體提升。
2 當前我國縣域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縣域經濟發展不均衡
從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來看,存在嚴重的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要顯著優于西部內陸。欠發達地區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具有規模小、數量多、產業鏈短、技術附加值低、核心競爭力缺乏以及專業高水平人才嚴重欠缺的問題,導致縣域經濟相對來說輻射作用比較弱。受到政策因素、地理位置、資源含量以及開放程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愈發凸顯。相對來說,很多縣域城鎮化建設存在嚴重不足,影響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很多縣城人口聚集能力有限,人口數量較少,并不能夠充分釋放城鎮居民的有效需求,就業吸引能力相對較差,經濟增長呈現困頓與乏力的局面[1]。
2.2 縣域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比較落后
從當前我國縣域經濟的發展情況來看,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比較陳舊和落后,難以為縣域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效的思想支持,甚至會制約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從縣域經濟領導層來看,很多干部在推動工作和謀劃發展的過程中按部就班,思想保守,沒有實事求是地開展改革和創新活動,導致縣域經濟發展一直停滯,縣域城鎮化建設難以得到有效推進,阻礙縣域經濟的進步[2]。
2.3 縣域經濟環境建設存在差距
雖然縣域經濟在近年來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縣域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在縣域經濟總量、整體競爭力和發展質量方面都與地級城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其中,環境建設方面的差距是最為突出的體現之一。縣域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環境建設水平普遍較低,電力、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整體滯后,有的地區還存在對企業亂收費、亂罰款的現象,不僅會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的生產運作,甚至會造成大量核心企業的流失,影響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環境建設的滯后導致縣域經濟發展競爭力嚴重不足,抵抗外部風險的能力較弱,一旦受到較大的金融危機沖擊,縣域經濟的發展將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3]。
2.4 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層次較低
從當前對我國縣域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調研和分析來看,普遍存在產業結構層次較低的問題,產業之間比重不合理、不科學,工業化推進目標不明確,傳統產業占比較大,而且效率低下,缺乏特色性和抗風險的產業。農業是當前絕大多數縣域經濟的主要來源,相對來說投入較大,產出較少,要想促進縣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必須要加快縣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升級的步伐,吸引各種項目和工廠參與縣域經濟的建設過程。明確構建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等發展理念和發展體系,提高縣域經濟的科技水平與教育水平,將縣域經濟的發展規劃與社會和時代的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合理提取和利用縣域經濟的各項資源,并將已有的各項資源轉變成經濟效益,因地制宜地發展具有特色的縣域產業[4]。
3 縣域經濟發展與縣域城鎮化優化升級的相關對策
3.1 打造特色縣域產業和特色經濟
我國縣城數量較多,分布較廣,不同縣城受到地理位置、傳統文化、風俗習慣以及歷史底蘊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具有獨具特色的縣域文化以及經濟特點,這也造成縣域經濟的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要想實現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縣域城鎮化的優化升級,需要結合縣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打造特色產業,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長遠性。首先,明確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的關鍵地位,并在選擇經濟發展模式時考慮一些客觀的因素,包括目前的經濟發展區位,人力資本以及資源稟賦,不能盲目地照搬其他已有的成功模式。從縣域經濟發展實踐過程來看,特色產業的發展可以提高縣域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所以在具體開展縣域經濟優化改造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前縣域經濟的發展特點以及縣域經濟發展的特色要求,集中力量挖掘具有條件優勢和資源優勢的特色產業,并將之培育成為縣域經濟的代表,轉變縣域經濟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增強特色產業的活力。其次,在特色經濟與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要結合當地的資源狀況、人力資本、交通區位、經濟發展形勢以及科技水平等各種因素打造與縣域城鎮化建設目標一致的特色經濟與特色產業。
3.2 以創新驅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縣域經濟要想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必須要提高內部的核心競爭力,注重科技創新和經濟改革,對傳統產業結構進行升級和改造,將縣域經濟延伸到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中,大力培植和發展擁有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較強以及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企業,并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持、政策支持和技術支持。通過實施人才引入計劃吸引專業高水平的人才參與縣域經濟的建設,綜合當地縣域的特色以及互聯網思維引進新興產業,提高縣域經濟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還需要不斷加強縣域經濟現代產業體系的打造,通過產業和企業聚集人才,建立起技術服務平臺,重點幫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風險的規避,壓縮企業開發周期與開發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的科技研發成果能夠真正轉化為企業的利益。政府需要加大對創新企業的支持力度,帶頭普及創新意識,為創業和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3.3 轉變原有的縣域經濟發展思想觀念
縣域經濟發展不均衡是部分縣域經濟實力差所造成的,通過研究可以發現,縣域經濟發展不均衡也是由于思想觀念的差距所導致的。首先,現有干部群眾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思維和本土地域的條件限制,觀念上比較陳舊,視野相對較窄,缺乏敢闖敢干的魄力和勇氣。在進行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轉變原有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思想,加快思想的解放,轉變工作方式,進一步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勇于突破性的推動建設和超前性的謀劃發展。將發達地區科學可行的先進思想理念引入縣域建設規劃以及經濟管理各個層面。其次,還需要鼓勵各級干部領導積極運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激發縣域機關和企業的工作動力,強化趕超意識,教育縣域廣大群眾普遍轉變思想觀念,實現縣域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縣域經濟發展與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縣域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因此,需要加強對縣域經濟發展問題進行探究,通過采取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優化升級方案,提高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促進我國整體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包剛軾.縣域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外企業家,2016(23):32.
【2】楊立國.淺論我國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對策[J].中國外資,2013(21):204.
【3】胡月秀.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開發研究,2014(02):25-28.
【4】李建偉,趙崢.新時期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問題[J].西部大開發,2016,(03):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