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卓
【摘 要】在現代化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經濟總量失衡問題日益嚴重,相關部門需要深入實行結構性改革策略。由于傳統的經濟結構形式已無法滿足新時期的經濟管理需求,相關部門需要加大供給領域管理力度,有效地解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層次問題。基于此,論文闡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研究了經濟發展背景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Abstract】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economy, the imbalance problems of economic aggregat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implement in-depth structural reform strategies. Due to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tructural reform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relevant department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in the supply field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hierarchica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studies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關鍵詞】經濟發展;經濟增長;供給側;結構改革
【Keywords】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中圖分類號】F12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12-0113-02
1 引言
在經濟水平快速提升的大背景下,經濟管理體系越來越完善,經濟調控主要由政府部門實行統一的經濟貨幣政策,確保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未實現真正的平衡,尤其在經濟新常態下,失衡問題更加嚴重,嚴重影響著經濟結構的穩定性,制約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這就需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1]。
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消費市場中出現了很多進口產品,逐漸發展成消費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現階段,韓國和泰國產品市場份額日益增加,大型天貓超市銷售25萬瓶進口牛奶,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的10%以上。在社會資源分配過程中,市場經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市場資源分配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只進行調節很難避免市場的投機行為,在轉換利益過程中會引發公共事業問題,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為了有效地改善這一問題,實現社會經濟的常態發展,相關部門需要嚴格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除此之外,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實現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快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地確立公有制經濟,在完整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引導經濟的快速發展,堅持按勞分配,保證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發展。在完善經濟體系的過程中積極創新,加快經濟體制的快速進步。
3 經濟發展背景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1 創新供給側需求
在經濟新常態下,需求和供給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關系。在新常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創新,優化產業結構,明確市場中的各種關系,保證競爭和供給關系的穩定。在不同的角度中,供給模式的發展也不同,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大力扶持相關結構,合理地整頓產業發展。積極創新市場,保證技術的穩定進步,優化產品質量,保證服務模式的和諧發展,最終以穩定的市場機制發展,加強對市場供需實際變化的關注。
3.2 平衡經濟發展與產業關系
在社會經濟改革開發之前,我國已開始實行先富帶動后富、區域經濟增長推動整體經濟提升的相關政策,但受經濟發展、區域性差異發展的影響,很難實現預期效果,很多地區的經濟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無法實現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在社會的長期發展中,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很大影響,為城市建設融資帶來了很大難度。為了有效地改善這些問題,財政部門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進行宏觀調控,不斷平衡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關鍵,創建更多工廠,這樣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經濟水平才能夠追趕整體進程,為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支持,進一步提升國民經濟水平。
3.3 加強技術創新力度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人民群眾的收入在不斷提高,大家的消費需求在不斷提高,經濟發展需要由消費數量滿足基本功能需求轉變成個性化、獨特化、多樣化的需求[2]。企業需要實現大規模工業生產向柔性生產的轉變,這就需要技術創新作為支撐,具體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提升產品質量,企業需要在相關領域技術層面進行創新。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我國很多產品品質還有待提高,其主要原因是企業無法掌握核心技術,過于追求低成本為核心的競爭戰略,由于獲取的利潤相對較低,企業需要不斷降低成本投入,這就使得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受到了很大影響,嚴重影響著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為了改善這一現狀,相關部門需要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第二,滿足個性化、獨特化需求。為了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企業需要創新生產技術和生產組織,不斷實現個性化生產,將成本降低到合理限度,引進互聯網、物聯網等相關技術。例如,德國工業4.0的突出特點是重組工業生產體系,利用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和機器人技術,實現了個性化生產。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為了提高經濟增長的整體質量、效率和水平,相關部門需要引進更多改革策略。在國內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了保證供給側結構滿足時代發展要求,需要積極創新產業結構,完善市場經濟中的結構,建立完善的經濟發展體系,為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劉建武,潘小剛,李暉,等.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J].新湘評論,2019(18):11-12.
【2】王昌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J].支部建設,2019(2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