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蒂姆·哈福德 侯奕茜
自從馬丁·路德·金成為蒙哥馬利改善協會(MIA)的領導人之后,他每天奔波于不同教堂之間,要做的演講一場接著一場,基本上沒有時間準備,總是即興發揮。就在7年半之后,也就是1963年,馬丁不得不求助于放棄已久的習慣,這一次,他面對的是25萬聽眾,美國各大電視臺都會直播。事關重大,必須精心準備,不容有失。
馬丁和他的助手提前準備一份打印稿,標題為《和所謂的“秩序”說再見》。馬丁希望通過演講,盡可能聯合白人盟友,反駁馬爾克姆之流在爭取民權時煽動散布暴力、仇恨、黑人優越主義和種族主義。同時,馬丁還要響應肯尼迪總統提出的《民權法案》,要考慮的政治因素實在太多了。
馬丁的內心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演講會帶自己走向成功還是毀滅。當時還有其他幾位演講人,每個人只有7分鐘的時間,馬丁也不例外。所有這些客觀因素都要求馬丁做好充足的準備。
“和所謂的‘秩序說再見”,聽上去過于正式,不夠好。“和……說再見”像是一首散文詩,“所謂的‘秩序”又過于笨拙。果不其然,聽眾對馬丁的演講反應平淡。還好,演講接近尾聲的時候,打動人心的時刻終于來臨:“直到公平和正義像一股洪流在美國的國土上自由奔流,否則,別想讓我們放棄。”聽眾沸騰了。
馬丁低頭看了看稿子,接下來要說的話顯得蒼白而做作:“所以今天,讓我們以國際民權運動一分子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城市。”
馬丁實在開不了口,他決定放手一搏,即興發揮:“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亞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佐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能陷入絕望而無法自拔。”
馬丁的身后站著他的朋友和同事,他們意識到,馬丁已經脫離原稿。眼看聽眾的情緒已經高漲,接下來,馬丁要說的每一個字至關重要,決定性的時刻到了。這時的馬丁,正在腦海中苦苦搜尋能將聽眾的情緒進一步推向高潮的話語。
也就在這時,馬哈麗亞·杰克遜向馬丁喊道:“告訴他們你的夢想。”
馬哈麗亞是指前幾個月馬丁一直對教堂會眾所講的夢想,這是一個關于美好明天的夢想,是一個關于黑人和白人和諧共存的夢想。
面對著直播鏡頭、面對著滿心期待的聽眾,馬丁知道該怎么做了:
朋友們,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將能夠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
今天,我有一個夢想。
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能夠有所轉變,盡管該州州長現在仍然滿口異議,反對聯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將能與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攜手并進。
今天,我有一個夢想。
“和所謂的‘秩序說再見”已被所有人遺忘。馬丁的即席之作震撼了整個20世紀,被人們永遠銘記于心,它的名字叫《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