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西湖路分校 韓學文
隨著教育觀念的更新和發展,傳統教育理念已經逐漸暴露出了較多的問題,其中的很多因素也不符合當前的教學發展趨勢,因此在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如果教師還是按照傳統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勢必會導致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呈現出一定的滯后性。因材施教,一直是當前教育實踐中研究的問題,同時這也是現代教育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途徑。
比如說,在講解蘇教版教材中《從因特網獲取信息》這一節內容的時候,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形式,教師都是事先制定好教學方案,然后在課堂上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按部就班地開展課堂教學。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枯燥,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我在用的教學方式是,沒有立即就開展相關知識的教學和講解,而是首先對學生進行引導,由于互聯網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因此我首先問學生:“大家了解因特網嗎?”學生說:“了解。”接著我又問:“那同學們知道因特網的優越性嗎?”這時候學生會說出很多因特網的優點,比如“可以在網上學習”“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等等。接著再深入了解學生對于搜索引擎的使用情況,進而摸清學生的基礎,以便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找到依據,這也是教學方案制定的基礎,而不是像傳統教學形式那樣,按照既定的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
初中信息技術知識具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由于面臨升學考試,因此信息技術知識的綜合程度也比較高。所以,在整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凡是能夠提高學生考試成績的教學形式,都是教師平時比較關注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灌輸式的教學形式通常會貫穿到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因此學生的被動性較強。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就應該積極轉變這種傳統的教學觀念,激發和培養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過程中的自主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思考,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形式之中解放出來。
舉例來說,在講解《信息技術與信息數字化》這一課的時候,由于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含義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然后領會信息技術對于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對上一課的內容進行了回顧和總結,有了這一鋪墊,學生在學習本節課知識的時候才會更加得心應手。
在當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師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很難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完全按照教師的思路學習。因此,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在之前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教師都會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而對于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師或者沒有足夠重視,或者即使重視,也會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沒有在教學實踐中切實有效地執行,這也是出現上述教學情況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不斷創新和改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實現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目標,同時,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正確的學習方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