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水掛莊小學 朱惠香
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講解知識時,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應注重構建智慧課堂,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的功能展示直觀的教學內容,并且將信息技術與生活聯系,鼓勵學生探究信息技術展現的知識點,從而激發學生主動性探究、學習,逐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學生數學學習上的進步。下面針對小學數學構建智慧課堂的有效策略進行如下的分析和闡述。
教師在構建智慧課堂時,要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事先在網上查找教學資料,之后將查找到的教學資料設計成課件,并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展現課件內容,從而將抽象的知識點直觀地呈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逐漸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創新教學方式,將聲音、圖片、音頻、視頻和文字融為一體,展現直觀化的知識,這有利于構建智慧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混合運算”時,教師在講解教材內容時運用信息技術展現直觀的課件,并在呈現直觀化的知識點和混合運算習題之后,引導學生計算課件呈現的混合運算練習題,以調動學生學習課件中的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計算課件展示的計算題,有效提高學生計算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信息技術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將生活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通過運用信息技術,進一步構建智慧課堂,既實現教學目標,也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知識點的積極性,進而使其充分認識到知識源于生活,進一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另外,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各種關于數學的知識進行觀察,并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融合,這樣可以有效將抽象性的知識轉變成形象化的知識。同時,學生對現實生活的充分認知,可以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起到促進作用。這種運用信息技術聯系生活的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數學素養大有裨益。
例如:學習“觀察物體”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播放出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體,之后引導學生全面觀察各種物體的形狀和特征,使學生牢記物體的特點,并且認識到生活中各種物體的形狀不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增強學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這說明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聯系生活,有利于構建智慧課堂,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改中提出的要求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以構建智慧課堂,激發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真思考、分析知識點,逐漸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思考力,因此,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時,應結合課程內容展示立體化的知識點,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進一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以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此可知,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能夠構建智慧課堂,以此實現教學目標,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輔助教學,比如在認知11-20各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對這些數字進行認知,比如可以播放動物造型的數字卡片,或者水果造型的數字卡片,這種生動形象、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有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學習知識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明確構建智慧課堂的重要性以后,應以構建智慧課堂作為教學目標,而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要積極運用信息技術,且在運用時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展示立體的圖片、直觀的微視頻,之后鼓勵學生探究圖片和視頻呈現的知識點,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能夠積極探究信息技術呈現的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探究能力,確保學生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實現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例如:學習“認識鐘表”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功能播放微視頻,通過展現微視頻呈現不同的鐘表,而后引導學生探究不同鐘表的時針和分針,并要求學生探究過程中說出鐘表所顯示的是幾點幾刻,進而使學生在明確要求后主動探究,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主動探究的學生進行鼓勵,在激勵學生的同時,讓學生主動認識鐘表,進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運用信息技術智慧課堂,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發展。
綜上所述,構建智慧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學習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知識點時,應注重運用信息技術播放直觀化的知識點,以及將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同時運用信息技術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以調動學生主動探究、思考、分析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力。由此可知,運用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能實現學生數學學習的不斷進步。